第128章 进山之路之古盐道往事(3)(2/2)
湾码头上常年都会停泊着三五十只被称为“黄瓜船”的舢板船,装载上盐包后可以沿南河运往下游的庐陵、保康、谷城、襄阳,在襄阳汇入汉江后,便可一路直达汉口,再通过汉口运往全国各地了。
川鄂古盐道上运送的一半或小半川盐,是经过庐陵县进入入豫、陕的,而一半及一半以上是经阳日行南河入汉江,运送到汉江平原及周边地区的。
几千年来,每逢战乱时期或者是朝代更迭,就是私盐贩卖的昌盛时期。
当逃难的队伍稀稀拉拉地抵达神农架的东溪以后,你的高祖姥爷早已是破衣烂衫饿得半死不活了。
只有一条猪肠子街道的东溪,人来人往,其中不乏像你高祖姥爷刘长生那个样子的花子乞丐。
他们拄着下端开叉的竹棍,有的端着一个破碗,而有的就直接伸出肮脏的手,沿街挨个挨个地乞讨吃食及钱粮。
你高祖姥爷在那时作下了一个决定。
年轻力壮的他断然不允许自己也沦落为一个乞丐。
他决定跟着这些盐背子们一起,靠自己一身的力气去讨得一碗饭吃。
就这样,他想办法也做起了川鄂古盐道上一名背盐的盐背子。
好在这项工作投入不大。
除了自身要有力气以外,就只需要几样简单的背盐工具。
也就是一只竹篾编就的背篓和一根木头打杵。
当时,一坨盐大概五十公斤左右,在大宁厂的盐井只需要几个铜板。
由于战乱频发,粮食短缺,所以有时候甚至可以用神农架当地的苞谷甚至是土豆等物产去交换。
比方说,在收成不好的荒年间,一斤苞谷在大宁厂就可以换三斤盐,而一斤盐在神农架则可以换三斤苞谷;神农架原始森林中随处可见的青藤,一背叉就可以换差不多180斤盐。
这一来一去,利润自然是不薄,而且成本不高。
一年多以后,你高祖姥爷就用背盐攒就的一点钱加上逃荒出来时带的一点银子,在流浪人群中雇得了几个壮汉挑夫,自己当起了小老板,开始小打小闹地从重庆巫溪大宁厂到神农架大九湖做贩盐的生意。
你高祖姥爷只把盐运到大九湖,然后倒卖给其他盐商,其他分销的线路他一概不去。
因为巫溪毗邻他的老家巫山县,风俗习惯及语言他都熟悉的很;加上自己又亲自背了一年多的盐,对于贩盐的各个环节早已摸得一清二楚,所以,这贩盐生意他做起来轻车熟路。
就这样,没用几年,你高祖姥爷竟然积攒下了几百个大洋!
正当你高祖姥爷想扩大规模时,却遭遇到川鄂两省联合打击私盐的最严整顿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