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进山之路之古盐道往事(25)(3/4)
眼里就成了美食。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作为尚未完全进化无法界定是动物还是人类的它们,对于食物,尤其是闻起来很香、看起来很不错、品尝过后很美味、很新奇的食物,往往会驱使它们去铤而走险。
这就是它们明明知道人类并不欢迎它们,防备并驱赶着它们,但它们依然会闻味而来,在安全距离之外久久地窥探,等待能够得到这些食物的机会……
悟过这个道理之后,盐背子们每次上路时都会多备一些或者省下一些干粮,等再次与野人相遇时,便尝试着把手中的食物主动分享给这些似人非人、似猴非猴的精灵。
唾手可得的美食,诱惑着半信半疑的野人,逐步慢慢地靠近人类,向他们伸出了那毛茸茸的巨大的手掌。
一旦拿到足够的食物或者是意识到有危险降临,它们就会呼啸着,快速消失在幽深的林子里,无影无踪,再也无处寻觅……
打那以后,盐背子们总是会多备些干粮,一旦遇到野人了,便好吃好喝管够,所以慢慢也就没有人害怕过被称为“山鬼”的红毛野人了。
所以说,盐背子们不单单是凭劳力,他们甚至是拿生命才挣得一点养命钱。
据统计,从事背盐行当的人,十有二三都会摔死在神农架古盐道的那些随处可见的悬崖陡坎,有的甚至山高谷深无法收尸而只能任其暴尸野外。
幸免于难的生还者们,大多也都是周身上下全是跌打损伤,甚至是缺胳膊断腿;或者是落下一身的劳伤和风湿。
往后的余生,活也活不好,死又死不了,痛苦万分。
当野人已不再构成威胁时,棒老二也就是无恶不作的山匪又来了。
历朝历代,在权力交替的间隙,总是会匪患成灾。
明末清初、清朝末年、民国军阀混战时期,神农架地区因为盐巴贸易繁荣,加上神农架山高皇帝远,一度成为土匪们安身立命发大财的理想之国。
茫茫神农架,不知道有多少个山头,也不知道藏匿着多少山匪。
他们少则三五七八个人个,多则十几二十几个人,嗜财如命,穷凶极恶。
传说中,你高祖杨崇武就是这其中最为心狠手辣贪得无厌的大土匪!
说他带领着一帮凶神恶煞般的兄弟,神奇地收服了沿途的流寇,笼络了好几百号人,盘踞在云雾缭绕的太平山巅,他的喽啰们在几百里的盐道上神出鬼没长达十多年。
这些喽啰们打着高高的白色土布绑腿,头上也都和山民一样裹着一圈黑色的麻布头巾,脚上全穿着结实的麻绳草鞋,有的穿着黑土布露棉花的破袄子,看起来就和盐背子一样,没有区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牛气一点的小头目们会穿一件狗皮或羊皮坎肩。清一色的大腰裤,把裤腰在腰间叠上几叠,然后再在腰间系一根布带子或麻绳子。
如若不是每个人都拿着一把明晃晃的大砍刀或是一杆火枪或是一根棍子一条长枪,杨崇武的队伍和背盐的盐背子没什么两样。
杨浩宇高祖父带着队伍,在太平山沿线鬼出神没,来去无影。
传说中的他总是能准确地在某个险要之处拦住去大宁场买盐或者换盐的商队。然后轻松地就可以掳走他们随身携带的所有钱财和值钱的山货。有时候也会潜伏在盐巴交易地九湖坪附近,缺德地抢走盐背子们辛辛苦苦刚从大宁场背回来救命盐。
对于那些敢于反抗的盐夫,一律武力制服后要么直接丢进天坑、推下悬崖,要么就吊在盐道旁的大树上让他饿死、渴死、晒死……
据说杨浩宇高祖父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在盐道上干这伤天害理而现在让杨浩宇丢人现眼在人前抬不起头来的事情的。
没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