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龙门吊(1/2)
四个人聊到月过中天,才意犹未尽各自回去休息。张恪对于他们此行的收获兴奋不已。此次出海,他们将能装下的木料都拉回来了,甚至船上装不下后,还用绳索捆绑了木料放在船后面拖回来。张恪估计了一下,一共四十艘船,每艘船能载运四百吨至八百吨不等,那就至少是两万吨左右的木料了。如果按照目前清江船厂那一艘新造海船的用料量是三百吨的话,那这些木料至少能造那种大海船六十艘了,这样一算,还是挺可观的,那都可以再造一支大型船队了。而且,据汪波所言,这些木料与当初他父亲汪大渊拉回来造船的料子相比,其质量也是不遑多让的。嗯,明天就派人去清江船厂将郑浩叫来,仔细掂量一下这些料子的成色。
翌日,市舶司衙门全体出动,为成立以来的首次报关,清关忙碌着。不过,因为大都是木料,因此检查货物,核算数量,估值,核发通关证件等等倒是不复杂的。但毕竟是市舶司的第一个业务,与其说是在行使职责,更多的还是被当成了一次实习演练。市舶司所有人员轮番的上阵,将清关程序,系统而又完整的走了一遍。这样做,还是有必要的,毕竟理论和实际操作还是有差别的,而且实践过后,也才能发现问题,并予以修正改进,优化相关程序,提高效率。因此,张恪和周通对此次实操是极为重视的,全程参与其中并予以了监督。
整个清关可能要持续好几天,主要还是那些木料,都是重木,要将其全部卸上岸,委实是个不小的工程。只过了一天,张恪便对于码头上的装卸效率感到极度的不满意了。虽然码头上也有一些起重设备,但那些设备全是内河码头在用的,对于海船来说都太小了,只能吊起一些轻小物品,稍微大点的木料根本吊不动,更别说吊下船来了。当初汪波他们为了把这些木料装上船,可是费了老大力气了,一些大木料,甚至要忍痛将其分割掉,才能装上船。但终究不舍得那么败家,后来,他们想了个办法,将那些大一点的绑在船后面拖了回来。这也是他们此次出海,误了期限的原因之一。
张恪想起了后世码头上常见的大型龙门吊。那玩意儿,张恪自然是不懂的,可是大致结构还是画得出来的。想到这里,张恪便走到一旁,将轮式龙门吊给画了出来。另外,还分别画了龙门吊底座下的车轮,和顶部的滑轮组。当然,画的只是简易的草图,构件之间要如何组装,才能达到吊装要求,保障其安全,他就不太懂了。
正考虑着,要找谁来造这玩意儿时,郑浩从南定城过来了。接到张恪派人传话,有一大批木料已经运到了青龙城,请他立刻带人来青龙城查看木料的品质后,他便火急火燎的带人从南定城坐船来了。依照张恪的说法,要在几年内造几百艘船,那首要的条件,船厂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米下锅,对此他如何能不急呢?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张恪见到他们立即招手将他们叫了过去,甩手就将那几张龙门吊草图递给了他们,也不废话,直接道:“这叫轮式龙门吊,是给大船装卸货物用的,想办法尽快造出来。”
郑浩接过图纸看了看:这几张草图上的物体,看起来倒不复杂,四根立柱,一根横梁,立柱下面是车轮,横梁上还有一台设备,旁边还特意写下:滑动式小车。小车上面挂着滑轮组及吊钩。乍一看,觉得简单,可是细想之后,考虑到这台设备是要起吊货物的,而且还要能吊住货物前后左右的移动,而横梁上的小车也要能够进行横向的移动。那么它对于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可靠性的要求其实都挺高的。通俗地说,就是要结实又好用,再考虑到这东西是架在海边的,因此还要考虑到要长期遭受风吹雨打日晒,所以还要耐用,其实是有点难度的。
跟随郑浩来的十几个船厂老师傅,也都凑过来看,并不时探讨几句。其中一个老师傅忽然向张恪问道:“张大人,这个龙门吊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