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探花郎(2/2)
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殿试结束,直接宣读名次,众人本该谢恩告退。
少年探花郎,却不符合朝堂礼仪的仰着头,对金銮殿上的天子说,
“我不想去翰林院,我想去六部。”
“外放也行。”
站着的宦官正欲上前,斥责这新晋探花郎不懂礼数。
身着龙袍,端坐高堂的天子却哈哈大笑。
陆驿本有状元之才,是皇帝看他年纪太小,又生得秀气,才有心压一压名次,点了他做探花郎。
这次殿试及第的人里,他最年少,也俊秀。
想来在杏花园举行探花宴的时候,探花游园,折花相赠的画面应是十分养眼。
皇帝想着他少年心性,去翰林磨磨脾气,养一养声望,以后也是一场君臣相得的佳话。
要是留给自己的儿子,作为肱股之臣的根苗,也是不错。
皇帝年纪大了,看着年轻的臣子,总是想着,在自己手里压一压,到儿子手里提一提。
那这些人,对着自己儿子,不就有感激之情,记着自己儿子的知遇之恩了吗?
只是没想到,斯文清高的读书郎里,看起来最风流可爱的那一个,会主动请缨外放。
“你呀,小小年纪,不知道清流文官的好处。”
皇帝隔空点了点陆驿,笑着骂了一句。
也许是年纪大了,他看这些比自己孙子大不了几岁的青年,总是带着一种长辈的心态。
皇帝其实并不太生气。
甚至觉得,少年意气,想着百姓,这才是读书人该做的事情。
于是摆摆手,许了他。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日后,朕派去淮南赈灾的人要出发了,你,就跟着一起去吧。”
皇帝想着,气不过,又补了一句,
“及第后的庆典你也别去了,回家收拾东西去吧。”
陆驿有点遗憾没吃上隆重的宴席。
但还是高高兴兴的给皇帝磕了个头,笑嘻嘻的说,
“我谢……哦不对,微臣,谢主隆恩!”
.
大旱三年,赤地千里。
淮南之地,昔日沃野变荒原。
阳光如烈焰般炙烤着大地,河流干涸,井泉枯竭,一片死寂之中,唯有绝望的气息弥漫。
民间疾苦,触目惊心。
庄稼颗粒无收,稻田里只剩下龟裂的泥土和枯黄的稻茬,生计无着,饥饿如影随形。
饥饿迫使人们走上绝路,树皮、草根、甚至观音土都成了他们口中的“食物”。
许多家庭为了生存,不得不忍痛割爱,卖掉家中仅有的财产,甚至是年幼的子女,只为换取一口救命粮。
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流浪者。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绝望。
在这场大旱中,民间疾苦达到了极点。
这令人绝望的,绵延不息的干燥和酷热,
不仅晒死了地里的庄稼,
也几乎泯灭了人性的闪光点。
富足的时候,大家是友爱互助的邻里乡亲;
到了现在的地步,就连平日里最沉默老实的人,看向隔壁三代单传的大孙子,眼睛都是绿的。
.
易子而食。
并不只是史书上的几个字而已。
退休判官在惊悚游戏杀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