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3章 年上海虹口“10·6”特大凶杀案侦破始末(3/4)
、上海虹口“10·6”两案肯定与杨国柱沾边,但决非杨一人所为,必然还有一人以上帮手;
——按杨的经历及反侦查能力分析,上述两案极有可能由杨一手策划、导演,甩线头指使他人作案,因而应围绕杨的社会关系,尤其是他的狐朋狗友展开缜密侦查;
——针对杨反审讯能力强的特点,采用逐步施压的心理战术,密切注意杨的反应变化,捕捉攻坚审讯击溃他的时机;
——抓住杨可能未具体实施杀人抢劫行为而必然造成的逃避极刑之侥幸心理,展开分化瓦解其攻守同盟的攻势,争取从杨身上牵出实施犯,再从实施犯身上对杨杀回马枪。
经过缜密的分析,专案组制定了分层次的攻坚方案:
首先,抓住杨到案后被关押3天不吵不闹镇静自若这一似正常实则反常的举动,发动第一攻击波;
然后,抓住杨15分钟内上厕所时间的2次不同的解释这个漏洞,发动第二攻击波;
最后,抓住杨可能未亲自实施杀人抢劫作案,故必然存在的侥幸心里,发动第三攻击波。在紧张的审讯中,杨国柱先是木愣,继而眼神中闪现出掩饰不住的慌乱,最后终于克制不住地流出痛苦绝望的眼泪,开始交代了……
半年前,杨国柱和妻子分居闹离婚,同时在外面寻觅“方向”,搭识了被害人的邻居秦某。两人关系很快向纵深发展,如胶似漆地同居起来。对金钱的贪婪使他对周围的人特别“关心”。自从在麻将桌上认识张某后,他就对张某的一副财大气粗的派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就对张某进行了一番深人的“考察”,了解到张某去过日本,而且其妻至今仍在日本留学,便起了歹念。
9月29日晚,他来到服刑期间的狱友、家住南市区的马伟民家中,详细介绍了张家的财情后,两人一拍即合。一起商定邀河南来沪打工的宋创业合伙作案,计划由杨设法请张某到秦家打麻将,然后由杨通知马,由马具体实施作案。
9月30日,10月4日、5日,杨连续多次催秦去邀张打麻将,都被张某以家中搞装修没空回绝了,因此一直没有下手机会。
10月6日晚,杨在秦家吃完晚饭后,即催秦去邀张打麻将。不一会儿,秦回来说,张已答应晚些时过来。杨心中暗喜,马上骑自行车赶到马伟民家,让马与宋做好准备,在河南路、海宁路口的车站等候他的行动通知。
一切安排妥当,他赶回秦家筑开方城,不一会儿,就由秦替下他,而他假意忙着倒茶、买烟、买点心,进进出出,不亦忙乎。当牌桌进入酣战的9时30分时,杨趁机溜出,一路小跑将马、宋领到张家,而后于9时45分悄然返回牌桌。
继续阅读
通过对马伟民的外围侦查,发现,他每天上下班很正常,说明他还没有任何察觉。次日凌晨,专案组确证马在家里,便神不知鬼不觉地将酣睡中的马堵在了床上。
马伟民自知事已败露,便交代了“10?6”案全过程,并供出宋创业现在申城贸易公司打工,并说宋身强体壮,会武功。
专案组决定智擒宋创业。布置一名侦查员以马伟民的朋友名义将宋从公司大楼里骗出来。果然,宋中计,待他走出大楼,早已作好准备的我们一拥而上,打了他个措手不及,给他戴上了铮亮的手铐。
至此,“10·6”特大抢劫杀人案已圆满地侦破。
然而,萦绕在专案组脑际的疑问依然没有散去:浙江富阳的那起杀人案难道仅仅是作案手段的巧合吗?杨国柱已经没有余罪了吗?
不,不可能!绝不可能仅仅是巧合!
专案组决定实施“离间计”,来个分化瓦解、各个击破。重任交给了经验丰富的马冬江副支队长。
三个小时后,杨国柱便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