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战事再起,一年后,脱身之法(一万六大章)(11/14)
可如果是去指着梁王的鼻子,痛骂他一顿,那就无所谓了。
赵兴这套计划,总结起来就八个字:痛斥梁王,卖直邀名。
把梁王骂得上火了,打压自己,便可顺势脱身。
哪怕暂时罢官,或者降一级,都没关系,他的战功够扣的。
只要不削爵,不降勋阶就没事,而削爵和降勋的权利,只有景帝有。
哪怕只是一个子爵,也要景帝点头,中枢才能加印削爵,爵位制收回和赐予,权柄必须掌握在景帝手中。
其实他还有别的办法脱身,比如找柳天宁一说,自己想退出去。
倒是也真能退,可这不就是逃兵了吗?
如若后期攻蛮不利,就会被人拿出来大做文章:看,柳天宁先安排自己的弟子退出了,福他享了,罪是一点没受。
如此就会成为污点。
但要是弹劾梁王被清出平蛮战场,那就没啥好说的。
“我现在是郡议大夫,无法直接写信给皇帝,但能写信到府一级。”
写信给府一级官府机构提建议,参与郡城官府的政策建言,这是郡议大夫的权限,相当于是清流御史。
当然,这个散官只是相当于,因为还有御史这个官职,那是正儿八经的文官职位,礼修才能担任。
“既是骂人,要讲点逻辑,又不能完全讲逻辑。”赵兴提笔,打开宣纸。
“我不能直接控诉梁王有什么罪名,也不能真正搞什么证据上去,更何况我还没有,如果真变成了控告,下告上,告什么罪,若是控告失败,我就得担上什么罪名。”
尺度得把握好。
“学学杨安旧事,先反对他总揽军机大权的事。”
思索了片刻,赵兴提笔写下第一行草稿:
下官赵兴顿首,王府君容禀:
梁王姬明宪,贵为亲王之尊,图掌军机之要,揽法、政大权,其权柄滔天,为人臣所不能容……
其麾下封臣、门生,多居监察使、转运使等要职……
梁王治下不严,前有云城邵万杰,为黑龙军前任统领,贪赃枉法,杀人作恶,通蛮卖国;府丞刘俊良包庇其人,谋取利益,致使云城各司机要瘫痪百余年。
后有钱守纲藐视法纪,于战区横行霸道,重伤城将,抢夺友军补给,此行与蛮敌何异也?
古云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观其御下,可窥其上呼?
倘梁王总军、政、法三权,则万里疆域,民不聊生,军无斗志……
写了一大篇,最后结尾一句:
下官赵兴顿首再拜,启王府君足下。
写好之后,赵兴又删删减减,随后誊抄到公文本上,加盖自己的文官印(郡议大夫有专门的印章)。
他不止写一份,而是写多份。
然后来到行军殿,找到神行戴宗像,点上一根香。
“真君,急行军令。”
戴宗像睁开眼睛:“你要本君投给谁?”
“九天应元府府君,王士用。御史大夫、张青。光议大夫澹台明……”
“安平府府君,崔哲。御史大夫,纪光河,奉天大夫萧文山……”
“大通府府君,谢正文。御史大夫,召文。”
“……”
戴宗听着都觉得不对劲,这小子的投信人,怎么全是文官?
而且都是四品官,所涉及的官职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有上奏景帝的权利。
“好,请丢进香炉中。”戴宗不自觉的用上了请字。
“呼~”一份份文书,丢进香炉中,尔后投递往各处官府机构。
做完这一切,赵兴拍了拍手。
“你干啥呢?烧这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