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明愍宗朱祁镇(2/3)
乡试可是由各地州府之地负责的,
王尚书和李侍郎,你们两人主管吏部,对各地的乡试可要多多费心,
开源节流之事,乃我户部之职权,一会我会亲自去上书房找陛下禀报。
下面大家各自推荐一下,有什么大才可以为本朝服务。”
彭时刚说完,众人一起看向吏部尚书王直,毕竟他可是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天顺五朝的老臣,而且还执掌吏部多年,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有多少在野的大才拉。
王直,字行俭,号抑庵,江西泰和人。他可是位“官二代”,其父王伯贞在洪武年间曾短暂入京,担任过户部主事。
王直,出生于洪武十二年,从小处事沉稳,学习很刻苦。
永乐二年,考中进士,被授翰林院庶吉士,不久又被授于翰林院编修。他在翰林院待了二十多年,考察古事,草拟诏书,编写纂集,记载注录,颇有威望。
宣德十年,明宣宗朱瞻基病逝,年仅9岁的太子朱祁镇登基,当时,王直虽在翰林院,但兼任工部主事多年。
后来他负责参与编撰《明宣宗实录》。书成后,他被提拔为礼部侍郎。
当时的礼部尚书是托孤老臣的胡濙,他将礼部的事宜几乎全部交给王直处理,王直因此得到了极大地锻炼。
正统八年,吏部尚书郭璡被罢官,经胡濙的推荐,王直担任吏部尚书,
一直到今,一共7个年头。
正是因为他在工部,礼部,吏部三个部门都待过,经验丰富,皇帝朱祁镛最近才把他安排进军机处,成为军机大臣之一。
看到大家都看向自己,吏部尚书王直,一瞬间精神大振,
尽管此时王直已经70多岁,但身体还是不错的,其仔细得回想了半天,缓缓开口道,
“有下面几个大才,老夫觉得可以推荐大用,
其一,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广东省乡试第一名的丘濬,
其人善于理财,乃是不世出的经济学家。
生于公元1421年,如今29岁,字仲深,广东省琼山人,
他还有一个学生叫王佐,比他小7年,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同样是考中广东省乡试第一名。
当时老夫是广东省得乡试主考官,所以对这师徒二人印象深刻,
此师徒二人,尤善经济,正是如今我朝所需要的经济大才,
可惜,此时广东省已经被建文帝朱国复所控制啊。”
听完吏部尚书王直说的经济大才丘濬和王佐两师徒,
彭时忙在纸上将“经济大才”,“丘濬和王佐”,“广东琼山”,做了重点标注。
“那老尚书,除了此两人,可还有大才推荐,”商洛接着问道,
“那有黎元澄,黎叔林父子,他们虽然是安南战俘,但对火器制造却有独到见解。
因其善于制造火器,被军士私底下奉为‘火器之神’!
尤其是那黎元澄,生前还写下了《南翁梦录》这等火器制造书籍,
如今他虽然身死,但其子黎叔林,不仅深的其父的精髓,听说最近还研究出一种新式火器—喀秋莎火箭,
可以一次发射100支的"百虎齐奔箭"!
至于真假,就不清楚拉,毕竟老夫也好几年没有见过黎叔林拉!”王直感慨的说道,
听见还有可以一次就可以发射100支火箭的喀秋莎火箭,
外军机大臣钱钦和杨洪两人,两眼发亮,同时追问道,
“老大人,此人在何处?如此大才必须重用,”
“他啊,想来如今还在工部下面的火器制造局当一个小小工匠呢,毕竟是安南战俘,没有陛下的圣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