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女真董山(2/5)
帖木儿之子的身份入京朝贡,并向明廷奏报:
“臣父遭七姓野人谋害,臣与叔都督凡察及百户高早化等五百余户,暗中逃往朝鲜之地,欲一同迁至辽东居住,唯恐被朝鲜国拘禁,恳请圣上怜悯。”
明廷收到董山的上奏后,应允了董山率部众迁往辽东的请求,
并责令朝鲜国王李陶,将董山、凡察等家送至毛怜卫。
继而命毛怜卫都指挥同知郎卜儿罕,遣人护送入境,不得有所损伤。
紧接着明廷“命原掌建州左卫事右都督猛哥帖木之子董山,承袭本卫指挥一职”。
这意味着,此时董山的地位不仅在本部族得以稳固,亦得到了明廷的认可,
能够凭借旧印掌管建州左卫事务,
由此,在建州左卫出现了一卫二印的状况。
凡察见董山入京朝贡并被授予本卫指挥使且言及旧印之事,心中甚为不安,
便于正统三年,公元 1438 年春,正月入京朝贡,
遂向明廷表明,尽管旧印已由董山带回,
但新印乃朝廷所赐予,故欲留存。
明廷在董山来朝时,本欲收回新印,而凡察如此言说,便又改变了主意,
于是针对凡察及董山二人,“一卫二印,于法不合,责令尔等即刻协同处理事务,同时将旧印遣人送还,如此方可使事务归统,部属信服”。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因建州左卫的卫印之争,明廷遂将应允的迁往辽东居住一事暂且搁置。
而朝鲜为阻建州左卫迁徙,趁机打压李满住势力,致其难以于婆猪江一带存身,只得离开婆猪江徙至苏子河畔灶突山下。
至此,董山与凡察侄叔二人才幡然醒悟,
为摆脱朝鲜之束缚,以实现迁居辽东之计划,
不得不舍弃这卫印之争,携手共商应对朝鲜之策。
为麻痹朝鲜,他们改变策略,绝口不提迁徙之事,而屡屡向朝鲜表忠顺之意。
与此同时,董山明确表示放弃向李满住所部求婚,转而向朝鲜求婚。
“今董山,身为酋长后裔,率领部下挺身而出,入朝觐见,洗心革面,归顺朝廷。既求联姻,又欲宿卫,其诚意着实深厚。”
“我父亲同时效力于明朝与朝鲜,我亦愿效仿父亲,接受任命。且我原本向满住求婚。
如今深思,满住乃本国之贼,不宜联姻,故欲与本国之人成婚,永效忠诚。……若欲迎娶镜城吉州居民,可选富饶且有奴仆、姿色出众者为妻。若其妆奁未备,官府亦可代为筹备。”
如此一来,朝鲜对董山、凡察已放弃迁徙辽东的想法更加深信不疑。
朝鲜从四个方面剖析了他们无法迁徙的原因。
“斡朵里居于境内,却早有迁徙之心。如今已获奏准,童山等地依旧安居乐业。
其一,不能擅自迁徙。
四镇屯兵驻守,以显威慑之威。此为其二,不能迁徙。
酋长即便欲迁徙,属下众人皆不愿从,若弃属下而独迁,不过一介匹夫罢了。此为其三,不能迁徙。
他们久居斡木河,自由耕牧,安心于此,骤然舍弃熟悉的田地,离家远迁,寄身草木之间,亦非人之常情所能忍。此为其四,不能迁徙。
由此观之,当无疑虑其迁徙之事。”
为了进一步缓和与朝鲜的关系,董山还请求朝鲜授职。
朝鲜国王李裪起初不敢应允,因董山已受大明官职,恐遭明廷怪罪。
然而董山数次恳切请求,且言道:“我父受命于明国与朝鲜,我亦愿循父之例受职。”
至正统四年,即公元 1439 年二月,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