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反思,忏悔,抉择【5100字大章节,求月票】(2/5)
世纪到二十五世纪的近五百年演变中,救世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同时,却又在无形中形成了过于强势的控制力。
一座看似只属于救世,但其实又在方方面面无形中辐射影响着全文明的,被陈锋深恶痛绝的思维茧房出现了。
陈锋尝试削弱自身影响力,并扩大救世规模的目的,本是打碎自己的个人形象,摊薄自身功绩,打破思维茧房对文明的控制。
但不幸的是,他作为屠龙者,最终却成了最强大的恶龙。
这次因他而生的茧房更强势,影响更顽固。
比起第八条时间线里他的无心之失,这次他的所作所为,却成了主动的亲自给这茧房添砖加瓦。
在三大错误决策表象的背后,藏着另一个更底层的核心错误。
救世过于迷信陈锋,思维被困在了陈锋划定的界限中,他们该更多质疑,更独立的思考。
既然复眼者的手段可以从《世外之歌》变成s菌,再变成z菌,那么当然也可能变成别的东西。
这本是很浅显道理。
但那么多聪明人都没想到,或者说即便有人想到了,但个人与众不同的看法也没能得到尊重。
因此,救世的功过得三分。
救世虽然推动了五百年的科技发展,甚至引导出了奇迹二十年,但在关键时刻却又变成了导致太阳系人类败亡的关键因素。
救世的人很努力,但方向不够正确,最终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他们成为左右战局的致命因素。
陈锋自认为自己没资格指责别人,因为本就是他留下的意识形态形成了绝对控制。
救世的思维模式源自他本人,看似民主,实则又容不得其他声音。
比如安乐计划这个看起来很美丽的东西,表面看起来是完成了物种的升华,但却抹除了最有可能拥有不同意识的基因。
社会分层应该是无数个人自主选择自然导致的结果,执政者不应该从地域和制度上如此强势的划定界限。
假如不采用安乐计划,或许科技进程会稍微慢一点点,但在决定是否离开太阳系时,或许一部分安乐者留下的基因承载者,又能通过劝告和以身作则带走更多人呢?
那又创造了另一种新的可能。
某个阶段的错误,在另一个新的阶段,却又变成了正确。
这就是文明与历史有趣的地方了,凡事辨证,流淌不休。
固化,就等于失败。
这些,谢尔盖在晚年时都曾意识到了。
这让谢尔盖很痛苦。
他无比崇拜陈锋,甚至不想在心中质疑陈锋。
所以谢尔盖只是自己一个人做了决定,在临死前宣誓退出救世,权当作发泄最后的不满。
但从始至终,他没指责过陈锋一句。
谢尔盖明知道自己的质疑依然是茧房中的质疑,终究也不肯亲自打碎茧房的控制。
谢尔盖认为自己没有资格指责陈锋,人类文明史上的所有人,也都没有资格。
只有陈锋本人,在看到这个结局时才有资格忏悔。
这是谢尔盖的最高信仰。
陈锋长叹一声,感慨着,“果然,我明明早就想到了。绝对控制的结果,就是崩坏。这明明是我最初的观念,怎么就……自己悄悄的给忘了呢?”
依靠隐性的强权去强制掌控一切,包括人的意识形态,看似是推动文明进步的捷径,也几乎获得了快速进步的表象。
但进步归进步,文明却在无形中变得脆弱,社会结构只是看似牢固,其实已然陷入危险境地。
当制度的本质出了问题,那么文明便失去了自我修正的能力,容错率变低了。
意识形态,这简简单单四个字,却从来就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核心。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