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民意即圣人之剑!(2/2)
?”
李倓笑了笑,也不怪罪刘问之,而是轻轻地问了一句:“刘卿在害怕什么呢?”
刘问之背后惊出一身冷汗,说道:“臣只是担心有些刁民……”
“卿过虑了。”
从成都县衙离开后,李倓又带着人去成都织造司去考察。
益州蜀锦自古闻名天下,这一次李倓带了兰陵萧氏、赵郡李氏到蜀地。
为什么?
就是要打通蜀地与外界的商业往来。
新民之政快速让基层扎根到乡里,商业则可以进一步使益州变得富饶,物资充沛。
当动员大军的时候,不仅要有人有动员机制,还要有物资。
这样才能远征!
年轻的圣人带着官员到织造司,他是这样说的:“商社私营股份制在两京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剑南道要全面推行,商社东家要与工人签订契约!朝廷给了商社赚钱的机会,如果商社不愿意把一部分利润分给工人,那这样的商社也没有必要在大唐存在!”
接下来,李倓讲出了他那句最着名的语录:“朕要还富于民!”
如何还富于民呢?
是砍了有钱人把钱分下去吗?
钱分下去后呢?
让穷人去用那些钱买东西吗?
花完之后呢?
穷人再来找圣人要钱,圣人再给,穷人再花?
在现代社会的体系中,人类之所以能在短短数百年创造比过去数千年多无数倍的财富。
除了生产力,还有分配制度。
只靠抢和发的分配制度,是无法持久的。
只有创造和分工才能让绝大部分人进入到利益的分配中。
即便是给企业家打工的工人,也比过去给地主种庄稼的佃户要强一百倍。
为什么?
因为在商业世界里,需要消费者,所以生产的企业家必须迎合消费者。
但在农业世界里,需要的只是工具,地主并不需要迎合工具。
因为他们的利益来源于工具的劳动,而不是工具的消费。
当工具有了消费权,工具的地位才会真正提升起来。
这就回到了李倓说还富于民这个概念上。
还富于民不是劫富济贫,而是在大分工下,让民众分一杯羹。
这不是理想的乌托邦,也不是最完美的制度,但在人类目前能够实施的情况下,已经是最好的一种方法。
在两京的商业新政如火如荼的时候,剑南道也开启了它新的时代。
无数机杼重新在成都响起,初夏的风吹过无边的麦田。
在姚州,唐军再一次掌握了控制权。
来自大唐的使者,也重新出使南诏。
新的国际形势正在形成。
如果一切顺利,陇右、河北、河南等地将陆续开始这样的新政。
四月十七日,史思明的五万大军浩浩荡荡进入常山。
我在大唐躺平摆烂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