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董卓风云》(2/3)
刘宏皇帝点头赞许,随后又与其他大臣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们讨论了如何加强边防、如何与鲜卑族保持沟通、如何确保国家利益不受损害等问题。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认真和严肃,他们知道,这将是一次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决策。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协商,最终确定了一个既符合汉朝利益又能够满足鲜卑族条件的行动方案。刘宏皇帝亲自签署了命令,并派遣使者将这份方案带回鲜卑族。
在使者们即将离开之际,刘宏皇帝再次叮嘱道:“你们务必将朕的诚意和决心传达给鲜卑族的首领。同时,也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朕期待着你们的凯旋归来。”
使者们恭敬地领命而去,他们的身影逐渐消失在皇宫的深处。而刘宏皇帝则继续坐在龙椅上,凝视着远方的天空。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相信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汉朝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繁荣和强大的明天。
神国时间4年3月26日,洛阳朝堂之上,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斑驳地洒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上,却难以驱散那股压抑而凝重的氛围。皇帝刘宏端坐于龙椅之上,龙袍加身,威严而庄重,但他的眼神中却透露出几分焦虑与期待。他缓缓扫视着下方跪拜的群臣,声音沉稳而有力:“诸位爱卿,朕知尔等皆乃国之栋梁,才智过人。今并州刺史一职空缺已久,边疆不稳,民不聊生,朕心甚忧。不知哪位爱卿愿挺身而出,赴并州任职,以安民心,守疆土?”
话音落下,朝堂之内瞬间变得鸦雀无声,只余下群臣的呼吸声和衣袍摩擦的细微声响。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暗自盘算,却无人敢轻易应答。他们深知,并州之地,乃是抵御外敌的重要防线,而今鲜卑族势力日益壮大,拥有三百万之众,其野心勃勃,对中原虎视眈眈。在这样的局势下,前往并州任职,无疑是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之上,稍有不慎,便可能身首异处。
刘宏见状,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他深吸一口气,再次提高声音,语气中多了几分不容置疑的坚定:“朕知并州之地凶险异常,但身为臣子,当以国事为重,岂能因个人安危而退缩?朕在此问一遍,可有哪位爱卿愿意为朕分忧,前往并州担任刺史一职?”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依旧是一片死寂。大臣们或低头沉思,或目光闪烁,却无人敢直视龙椅之上的皇帝。就在这时,一位身着朝服的中年大臣缓缓走出队列,跪倒在地,声音虽不高亢,却异常坚定:“陛下,微臣愿往并州任职!”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哗然一片。众人纷纷转头望向那位中年大臣,眼中既有敬佩也有担忧。刘宏闻言,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他站起身来,走下龙椅,亲自扶起那位大臣,道:“爱卿忠勇可嘉,朕心甚慰。并州之事,便交予爱卿了。望爱卿能不负朕望,保我边疆安宁,百姓安居乐业。”
中年大臣丁原躬身领命,心中虽有千般不愿,但身为臣子,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他暗暗下定决心,定要以一腔热血,守护这片土地,不负皇恩,不负百姓。
随后,丁原恭敬地向刘宏皇帝禀报:“陛下,如今并州北方五郡已被300万鲜卑族占据,而南方四郡仅有70万汉民。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我们应当如何应对?”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对当前形势的担忧和对未来的迷茫。
刘宏皇帝微微皱眉,思考片刻后说道:“并州乃是我大汉的重要边疆地区,不能轻易放弃。朕决定派遣大军前往并州,同化鲜卑族,恢复失地。同时,要加强对南方四郡的防守,确保汉民的安全。”
丁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皇帝的决策,但又提出了一些疑虑:“陛下,并州北方五郡地域辽阔,鲜卑族人数众多且战斗力强大,想要同化他们并非易事。而且,派遣大军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