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与海间的明珠(1/1)
夏末,靠着波罗的海的圣彼得堡城耸立在三面平原一面靠海的环抱当中,被莫妮卡的第七军团和琼罗等诸军的队伍团团包围着:
其中海兰德亲王指挥的的哥萨克边民军驻屯在城东南地区,任务是攻击城市附近的水上要塞喀琅施塔得;莫妮卡的军团主力和琼罗的第五米迦勒军团及部分摩德瑞支援的重装部队,则在西南丘陵地区驻屯,隔涅瓦河和敌军对峙,围攻城市的石桥和下城城门。
深夜莫妮卡走出营帐看着仍处于白昼中的圣彼得堡,这是她的出生地,和其他露西亚城市不同。圣彼得堡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欧系布列塔尼亚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型城市。
因产业而立,凭产业而兴,这样的城市在露西亚并不多见。由于历史原因,露西亚的主要城市最初几乎都是消费型商业贸易城市,多数都在母亲河伏尔加河畔,但圣彼得堡这座城市却不是。
所谓消费型城市,又名“坐食者的城市”。
其市民主要由领主、武士、商人及其服务者组成。这样的城市领主们会通过索贡巡行从农村汲取大量的消费品,回馈给农村的产品却不多,城市手工业者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城市人。
消费型城市分很多种主要包括宫廷城市、官僚城市、军事城市、宗教城市以及一部分商业城市。
而生产型城市,是以制造业产品安身立命,用于交换食物或者投入远程贸易,而非“只进不出”,或者给外地产品充当“倒爷”。
对于这个概念莫妮卡感到十分自豪,毕竟消费生产型城市这种概念,就是由自己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城市提出的,在军校毕业论文中她提出古城邦多是是消费城市,中世纪的西欧城市是生产型城市,最终论文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按照这一框架,布列塔尼帝国时代殖民地的几乎所有城市都是典型的消费城市。殖民城市是政治控制和经济汲取的中心,但很少拥有自己的产业。城市市民由少量布列塔尼亚殖民者和大量为他们服务的日本人/印第安人贫民构成。
殖民者主要是官僚、教士、商人以及在乡间拥有产业的地主,工匠大多是混血儿,旧土着贵族和土着平民负责承担底层劳动。最重要的是,除了城市外沿的少数居民以外,大多数居民都不从事相关食物生产,只能依靠周围农村供养。
和其他殖民地日本、拉普拉塔又不同,欧系布列塔尼亚具有非常浓厚的城市传统,其殖民模式效仿古罗马,把城市当做统治中心。以传统社会的标准来看,这里的的城市化率是相当高的,十八世纪就有约15%左右。和他们不同雷顿的故乡拉普拉塔就没有这种传统,那里的主体是农村的蔗糖种植园和小城镇的金矿,城市分布于沿海,由遥居地主和原材料商人控制。
但经过详细调查,莫妮卡又发现同样是消费型城市主导,比起帝国核心地区,露西亚的城市秩序并没有那么结实。其后果就是,在纳入帝国后的一个世纪当中,基辅罗斯时期的大城市在依然保持着极高的首位度,但凡事总有例外,新世纪呈现出更多元局面,崛起了一批新兴城市,典型代表就是彼得堡。
除此以外,这座伟大的海滨城市对莫妮卡个人也有特殊意义,就是在这里的彼得大帝雕像前,那位她又爱又恨的人向她求婚。如今五年过去了,真是往事不堪回首。
不过好在今天城中的杜马贵族已经派出代表,准备投降。想到这里莫妮卡总算走了一丝慰藉,至少自己的故乡是安全的。
叛逆的鲁鲁修之温柔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