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信口开河(1/2)
“长平,你快别玩儿了,赶紧跟王公公一起去见父皇。”朱慈烺有些着急的催促道。
“稍等一会,我把这三支箭都投完再说。”
王承恩看着一脸认真的朱媺娖,无奈的摇了摇头,但也没有继续催促,而是静静的站在旁边观看。
只见朱媺娖手持箭矢,眼神专注,用力一掷,箭矢稳稳落入了铜壶中。
“好棒!公主的投壶技术真是厉害,五支箭居然投进了三支。”王承恩忍不住赞叹道。
朱媺娖听了这话,却眉头微微皱起,不悦的说道:
“王公公,您不必说这些讨好的话,我可不是小孩子。”
王承恩没想到自己会碰钉子,脸上的表情瞬间就变得有些尴尬,心想这位小公主可比她爹还难伺候。
这时,朱媺娖转向朱慈烺说道:“太子哥哥,咱们一起去吧!”
朱慈烺却摇了摇头,回答道:“父皇没有召见我,我是不能随便去乾清宫的。”
“公主殿下,太子未经传召确实不能面圣,还是让奴婢为您引路吧!”王承恩恭敬的说道。
朱媺娖看着眼前低头不语,似乎并不想挪动脚步的朱慈烺,也只好无可奈何的随王承恩一同离去。
“长平拜见父皇!”朱媺娖屈膝弯腰,向崇祯皇帝行礼。
“快过来,让父皇抱抱长平有没有长胖啊!”
崇祯放下手中正在翻阅的奏折,脸上露出了慈爱的笑容,伸手将朱媺娖一把抱进怀里,眼中满是对女儿的喜爱与宠溺之情。
“长平,朕刚才听人说,你觉得胡少傅讲解的《论语》尽是些迂腐的文章,可有此事?”
崇祯轻抚着朱媺娖的秀发,轻声问道。
“父皇,儿臣认为时代不同了,人们所处的环境和经历的事情也不尽相同。
若将一部已有一千多年的古书奉为圭臬,要求人人都必须恪守其中的规矩,那样只会让人感到无所适从。”
“嗯,继续说下去。”崇祯微微点头,表示鼓励。
“父皇,学习先贤们的处世之道,可以帮助人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增强处理事务的应急能力。
然而世事无常,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古人的那一套方法,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方能游刃有余。”
朱媺娖条理清晰的阐述着自己的观点。
崇祯听后,嘴角依然挂着微笑,对她赞赏道:
“长平所言甚是有理,不愧是朕的好女儿。
但若完全摒弃了先贤的治世之道,如今的人又当如何做呢?”
崇祯准备和自己的女儿来一场辩论,更深入的了解一下朱媺娖的思想悟性。
“儿臣并不是完全摒弃先贤的治世之道,而是反对先贤的思想格式化、教条化、宗教化。
所以学习先贤的处世经验固然无可厚非,但若将这些经验生搬硬套的传授给他人,则未免有失妥当了。
毕竟时代变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那后人就应该将先贤们的那些思想,进行合理的修正完善。
切不可假借圣贤的名义,迫使所有读书识字的人都要言听计从、奉为圭臬,这无疑会扼杀学习者的独立性,以及深度思考问题的逻辑能力。
这种循规蹈矩的做法,无异于拿着春秋时期的兵器与本朝战斗。
结局必然如宋襄公那般迂腐可笑,上演邲之战的悲剧,落一个“五十步笑百步”的下场,沦为千古笑柄。”
朱媺娖的讲述,却令崇祯皇帝惊愕不已,全然不见了刚才的淡定自若。
因起初,崇祯听闻王承恩的奏报时,只当是朱媺娖偶然间听到些歪理学说,便跑到文华殿里夸夸其谈罢了。
正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