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洛阳(完)(11/12)
对陈群麾下的世家们安抚和重用,让他想办法去和司马懿交锋,从而让他从中获得足够的利益,那么诛杀鲍勋这种玩意,就是曹丕对他们的警示了。
只不过警示之后,在五月丙辰,曹丕就突然得了重病,从堂堂的曹魏之主,变成了弥留人间的皇帝,陈群与曹真、司马懿等并受遗诏辅政,同时设立太子,将平原王曹叡扶正!
从史书上也能看得出来,这阶段的事情,颇有些耐人寻味的意思。
《鲍勋传》帝从寿春还,屯陈留郡界。太守孙邕见,出过勋。时营垒未成,但立标埒,邕邪行不从正道,军营令史刘曜欲推之,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诏曰“勋指鹿作马,收付廷尉。”廷尉法议“正刑五岁。”三官驳“依律罚金二斤。”帝大怒曰“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奸,当令十鼠同穴。”太尉锺繇、司徒华歆、镇军大将军陈群、侍中辛毗、尚书卫臻、守廷尉高柔等并表“勋父信有功於太祖”,求请勋罪。帝不许,遂诛勋。
《三国志·卷二十二·魏书二十二·桓二陈徐卫卢传第二十二》帝还,假节,都督水军。还许昌,以群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帝寝疾,群与曹真、司马宣王等并受遗诏辅政。
请注意在这里陈寿的称呼,司马宣王!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他就是站在司马家的角度上去写的,对于曹操,陈寿虽然称之为先祖,但是对于司马懿等人,他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保持着足够的尊重,所以和司马家有关的很多不方便说出来的事情,都会被摒除掉。
再加上《鲍勋传》,凭良心说,鲍勋这么一个玩意,既不是什么忠臣良将,也没有什么不得不说的功绩,就这么一个不知所谓的纯血喷子,还能被立传,说真的这个玩意还不如给曹彰他多写点东西呢。
这一连串的故事都说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曹丕之所以在后面都无法像黄初前四年那么的顺风顺水了,最主要的就是曹丕身边能够镇压世家的力量已经不在了。
曹仁在南方,而且晚年实在是有些迷糊,所以不可能是他,曹真曹休两个人当时都在,也不可能是他,夏侯尚更不会了,他自己都不被世家之人看得起,自然也不会是惧怕的,至于张辽,凭良心说,连臧霸都搞不定的他,不值得世家这般的忌惮。
那么在黄初四年,死去的人们之中,只有两个人有这种震慑力让世家不敢对曹丕妄动,任城王曹彰,原太尉贾诩贾文和。
再想想钟繇敢在黄初三年,贾诩还活着的时候就登上太尉的官位,恐怕贾诩也算不得是一个真正让他们心惊胆战的人物,那么剩下的人选之中也就剩下一个了,任城威王曹彰。
请注意他的谥号,威王的威,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善谥,要知道当初便是名字和某一任先皇的名字有了重合乃至于谐音都会被勒令改名换字的时期,威王音同魏王,这是曹丕在给自己的弟弟证明,还给他本应该就属于他的魏王!)
言归正传
曹丕将曹彰的事情“处理”完毕之后,突然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朝着下面的臣属说道。
“臧霸将军多年以来,劳苦功高,今日升迁为执金吾,镇守洛阳京师各处防卫!”
作为青徐二州之主的臧霸,直接转到了京师之中,这可以说是对于天下的一场大震动了,而臧霸就这么带着亲生儿子来到了京师,仿佛一点都不害怕自己会和当初的那马家父子一样的结局。
不过接下来,曹丕的任命就让他们都恍然大悟了起来。
“任城人吕虔,在泰山任职多年,劳苦功高,今日令其为徐州刺史,即日赴任!”
吕虔此前不过就是一个骑都尉,在泰山郡当郡守,这一当就是十几年的时间,虽然现在泰山军兵精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