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的局面(10/12)
担任主帅曹洪的参军,其中大军之中还有偏将军曹真,以及雍州刺史张既等人,曹休虽然功劳不小,但是并不显眼。
中路大军曹仁为帅这个没什么可说的,因为无论是老臣蒋济,还是常雕,王双,乃至他儿子曹泰,在曹仁的面前都是晚辈。
但是西路军和东路军一样,都是备受争议的地方,那就是统帅分别是上军大将军曹真为主,征南大将军为副,两个曹氏大将,而他们的副将却是五子良将之二,张郃和徐晃。
这就让很多三国读者觉得曹丕过分,竟然让这么一群小家伙来统领一群已经成名的大将们,这对这些大将不公平!
关于这个,作者必须解释一下,他们这群“小将”只是在曹家和夏侯家的辈分小,却不是年龄小!
此时诸多主要战将,作者大概算了算他们的岁数,基本上是曹仁五十五岁,张辽五十四岁,徐晃五十四岁,张郃五十三岁,臧霸年纪最大,他已经五十八岁了。
然后是曹家的几人,曹真四十三岁,曹休四十岁,夏侯尚四十三岁,他们也都是年过四旬的老人了,而且其中征战时间最长的曹真,已经跟在曹操身边征战不下二十年了。
曹休从进入虎豹骑到现在也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外征战,至于夏侯尚,他一直是宿卫大后方,但是他跟着曹彰征伐过乌桓,并且平定过上庸三郡九县,也不是一个初入战场的雏儿了。
再说他们几个人,其中最危险的就是东路大军,其中曹休和臧霸是已经急了眼了,这也是为什么最后只有东路大军最后是靠这“上天”送过来的功劳,甚至最后还错失了战机。
中路大军稍后再说,但是西路大军可不是所谓的威望不够,曹丕来凑!
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当初进攻上庸三郡九县的时候,就已经是征南将军了,而且当时他上有曹仁,下有徐晃,说白了他此时让徐晃给他当副将已经足足两年多了,若是出问题早就出问题了。
至于张郃,那可是在汉中之战的时候,曹真就是一路偏师主帅,同时张郃那时候就是他的会下来,说白了,当初的西路军配置其实就是两个主将带着两个副将,需要磨合的只有曹真和夏侯尚两个人。
但是曹丕在出征之前,借着雍凉大胜的势头,将他一举从征西将军直接提成了上军大将军,从而一跃成为了曹魏军方最重要的几个人之一。
所以说,这第一点,只有东路大军才是真的有问题,剩下的在人员安排上,并没有太大的可以诟病的地方,当然,之所以让曹休在东路,其实后面会解释的。
至于第二点,就是曹仁的布局,曹仁常年驻守荆州,可以说,在曹魏之中,曹仁应该是对荆州以及江陵之地应该是最熟悉的,按理来说应该是让曹仁打江陵。
但是所有人都疏忽了一个地方,那就是曹仁太傲气,他的傲气不允许他作为一路偏师,只能打最重要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就是所谓的濡须。
纵观中原和江东的数次大战,所有的战场都是在濡须这个地方,而关于这个地方,笔者专门请教了老师,地势开阔,可以大规模作战,水势不显不用依靠太多的舟楫。
所以濡须可以说是缺少战船的曹魏攻打江东最合适的地方了,这个地方就像是祁山一样,只要堵住了祁山,就等于堵住了诸葛亮。
所以曹仁作为主攻手,一定会出现在濡须这个战场,但是曹丕耍了一个心眼,那就是他对于江东的看法和他父亲曹操不一样,曹操打出来了地利之优势,也就是濡须这块地方。
但是曹丕打的是人和,镇南将军黄权就是他的人和,他没有像他的父王一样一直希望自己直接打到江东的内陆,然后反攻江东的水军,曹丕想的就是直接反攻他的水军。
所以他亲自坐镇宛城而不是濡须,不仅仅是因为不想去和曹仁搭档,让双方都束手束脚,跟多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