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王有德的团队被处罚了(1/5)
在山区建设移动信号转播塔和在平原地区建设移动信号转播塔,确实存在很大差异。而王有德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依然用在平原城市建设信号转播塔的经验来行事。他仅凭自己简单的人生经历,就草率地做出决定,先在学校院中竖起一根 20 米高的铁柱,接着又在第一个被命名为 A 号基站的地方也竖起同样高的铁柱。计划确定后,便着手准备相关材料。
这种做法显然没有充分考虑山区的特殊情况,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王有德先是非常认真地在纸上详细地计算了这两根钢柱的具体重量以及相应的施工方案。一番细致的计算后,他惊讶地发现,要想满足吊装的要求,钢柱的直径至少要达到 50 公分,并且高度得达到 20 米才行。随后,他按照钢铁的比重进行了精确的计算,结果让他大为震惊,他发现这两根钢柱的重量竟然高达 3081 千克,差不多就是 3 吨多的重量啊。
这个数据让他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之中,这是因为钢柱的底面积相对较小,从而导致其压强过大,竟然达到了 帕。更严重的是,在吊运物资的时候,压强还会至少翻倍。如此大的压强,对于普通的水泥基座来说,是根本无法承受的。而且,如果没有与之相应的加固措施,在吊运物资的过程中,钢柱极有可能会出现晃动的情况,甚至还会倾倒。很明显,即使是底座非常稳固,在这么大的压强作用下,钢柱也会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发生弯曲、膨胀或者其他形式变形的风险,这样的情况显然是无法实施的。
于是,他又把钢柱换成了直径为 1 米、厚度为 1 厘米的钢管。经过一番计算后,他惊讶地发现,钢管的重量竟然高达 千克,也就是 12 吨左右。虽然钢管的底面积相较于钢柱增加了不少,对于抗晃动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其底部压强为 帕,基本上符合施工的要求,成本却翻了好几倍。然而,这也跟他们要建设的信号基站差不多了,已经失去了建设的价值,这让他感到无比郁闷。
烦闷无比的王有德,在学校的院内来回踱步,凛冽的寒风吹过,让他感到阵阵凉意,他的脑筋也顿时清醒了许多。此时的他想着,与其这样费尽心思地建设钢柱吊装设备,还不如直接建设基站呢。
可是,经过刚才的一番计算,他发现基站的高度竟然要达到 30 米。按照这个标准来算的话,整个基站的柱身重量高达 18 吨。这让他感到十分无奈,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将这重达 18 吨的钢管运到山上去,毕竟那里根本就没有路。
即便将这 30 米的钢管切割成一米一米的小段,那么每小段的重量也达到了 600 公斤,也就是 1200 斤。这个重量对于人类来说实在是太大了,按照一般工人的体能,每人负重 100 斤的话,还可以保持正常行走三五十米,而 1200 斤的重量,就算是十个人抬也会很困难。况且山上还没有路,空手爬着上山都让人觉得很吃力,更不要说需要将这重达 1200 斤的钢管运送到山顶了。
他一时半会儿想不出如何将这些钢管运送到山顶,无奈之下,只能先着手做一些先期的工作。比如平整场地、划分平面布置区域、开挖基坑等。
由于 A 号站点距离巨石村路途遥远,他们每次爬山都要将近两个小时,路上耗费的时间太多了。于是,一帮工人商议后决定直接在山上搭帐篷,在山上吃住,不再每天往返巨石村小学。
王有德率领着一帮工人,背着铁锹锄头,抬着发电机,就这样在山上艰难地攀爬。最终经过三个小时的走走停停,累了就找略微平缓的地方休息,他们才到达 A 号站点的位置。按照他们的设想,在这里要清理地面。
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这块地面上的附着物清除掉,砍倒树木、除掉杂草。虽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