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考试上(3/4)
争口气来下场。
那考试的就都是这十几个老人了,没一个新人。不说怎么给陛下交差,你就说他们这个年纪,去凉州出事了要怎么办吧。
朱平也赞同李理的想法:“这师与弟子,不可如此没规矩。”
而且更关键的是,他们这些人是主考官。那些士人不会对他们批改、审核卷子有什么意见,但是那些大贤可是傲气的很,可不一定愿意自己写的东西被他们评判打分呢。
公孙弘想了个折中的法子:“士人考卷子不变,但是若是有大贤对凉州之事有不一般的见地,也可自行写篇策论,我到时候和试卷一起,一并带去长安就是了。”
虽然他觉得,为了后面的修史书,应该不会有大贤会想去凉州那么偏远的地方,但是万一呢,有人愿意去那边,别的不成,兴兴当地的文教还是可以的。
所有人都赞同这点,让人去拿纸来,他们这些朝中大员为了完成陛下对绝密资料的保密要求,亲自誊抄卷子。
抄题还不够,还要谨防有人眼神不好题抄错,后面还要互相检查。
魏骁看过一遍题后就已经都记下来了,拿着笔直接开始默。
他年轻,干事也快,是最早默完的,闲来无事就看看这满堂诸公,随后目标锁定在头发斑白的老丞相身上。
丞相年纪也大了,已经有些驼背,在陛下更改官制前,所有人都默认御史大夫朱平会接受丞相的位置,但是官制一改,管着盐铁司的朱平主要不出差错,可能一辈子都会在这个高位上了。
于是在大家都会把目光放在六部之中,除了还没人的农部,其他部门的部长都有可能往上升升,成为丞相。
魏骁现在学宫的事够多了,以后大晋教育的事也只会更多,他对下一任丞相是谁不感兴趣,对这任丞相什么时候退休倒是蛮好奇的。
虽说陛下不在,给了丞相开小朝会的权力,很信任丞相,让丞相担起了朝廷的大部分责任,但魏骁却不是很喜欢这种臣子为君王过分操劳的模式。
不是指责公孙弘没做好丞相这个位置,实在是陛下对他太信任,放权也放的太过,导致会有人认为公孙弘这人一手遮天。
这当然也是个悖论,因为他们陛下是真正的天子,不存在什么被蒙蔽的问题。
只是吧,很多人认为陛下确实对公孙丞相看重太过,公孙丞相又很多事太纵容陛下,合理怀疑陛下看重丞相就是为了能让他安心天天在外潇洒。
这些论调,魏骁进了学宫以后,听一些士人讨论过,他一开始也没当回事,直到后来看见天子到底能多折腾。
祖宗礼法,说变就变;凉州,说扩就扩;长安,一待就是大半年。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要不是洛阳有丞相给他兜底,他能在外面这么潇洒吗。
要是朝廷都是有原则的官员,陛下绝对干不出来现在这么多离谱的事,一定会是个比现在还要圣明贤德的君主!
-
小剧场
小白:都是毛笔,字号是没办法只用二号、三号,但是正文我还是可以写方正仿宋_GBK的,人工手动首行缩进两字符,一级标题加大加粗居中……
地下的阿飘们本来看热闹中,但是看着看着都不由得深吸一口凉气,做飘了也被这考试题目给弄得身体一冷。
第五小白,你37℃的手,怎么写得出这么冰冷的字!怎么会有字能这么的让人心生寒意!这不对劲啊!
太子咽咽口水:吾弟、吾弟还真是……
他后面的话都夸不出来。
正常人,谁能徒手写出这么标准格式的字啊,而且你这格式还信手拈来,自己写完还不忘记给考生规定作答格式。
用新字,不可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