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神农本草,经?(2/2)
应。
梁武帝无法,只好时常将国家大事写成信件,派人送到曲山请教陶弘景,陶弘景看在多年好友的份上,也时常写信给梁武帝,指点政策。于是,朝廷与曲山间音信不断,陶弘景虽身在方外,却俨然成为了朝廷决策人物,当时人们都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知识渊博,精通天文历法,在药物、治炼、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等古代科技多个方面都有一定贡献,而以对于药物学的贡献为最大。
陶弘景是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早期贡献最大的人物之一。
在他生活的年代,本草着作有10余家之多,但无统一标准。
特别古本草书由于失效年代久远,内容散乱,草石不分,虫兽无辨,临床运用颇为不便。陶弘景担负起“苞综诸经,研括烦省”的重任,将当时所有的本草着作分别整理成《神农本草经》及《名医别录》。
进而把两者合而为一,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加上个人在这方面的心得体会。写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
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
陶弘景整理医籍,十分尊重原作,决不乱涂乱改,即使有补充,也把自己的说法和原书的说法区分开来。
如他把搜集到的三百六十五种药加入《神农本草经》,他就用“黑”字写,有的就用“红”字写。所以,后人有“本草赤字”,“本草黑字”之称。
赤字是本经正文,黑字是后来加入的。他开创的这种做法,后来的注释家就争相学习。陶弘景整理医籍,细心、严谨、周密、实用,是我们今天整理中医古籍的一面镜子,不愧为一代名医,流传千古。
“只是可惜,这种用不同颜色批注的法子,但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传抄的时候,也就朱黑不分了,而后世看到的《神农本草经》,其实也就是从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中得来的,但是究竟那些是原版,那些是陶弘景后来的批注,也就不得而知了。”李介宾说到这里,停了下来。
老罗没立刻发言,似乎在细细品味李介宾的话。
下面的学生们交头接耳,如果真的这样算,那《神农本草经》也算是陶弘景写的了。
陶弘景公元536年去世,享年八十一岁,陶弘景生前遗言薄葬,弟子遵照他的意愿办理丧事。相传他死后容貌不改颜色,关节屈伸自如。皇帝下诏赠封中散大夫,谥号贞白先生,并派舍人监护丧事。
陶弘景一生笃信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并杂有儒家和佛教的观点,对历算、地理、医药均有很深造诣,生平编着有《本草经集注》,已佚,今在敦煌文书中发现残本。另着有《真诰》《真灵位业图》《药总诀》《肘后百一方》等,也多散佚。
另:弘景其人隐居江苏省茅山,传授《上清大洞经箓》,开创道教茅山宗,是上清派实际上的创始人。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