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技术资料和作品一样(2/3)
然仍能听出巴洛克音乐的痕迹,接近浪漫派的作品,但整部乐曲的内容却带着悲凉,这首作品中,莫扎特使用了罕见的g小调,给人以凄凉之感。第一乐章是极快的快板,中提琴摇摆不安的伴奏音型上,从小提琴声部涌出了一个激动焦虑的主题。用愁苦压抑的音调,用不安的节奏轻轻的敲击着。巨大起伏表现出了一种冲出痛苦的气势,第二乐章是奏鸣曲式的行板。急促转向和缓,调性由g小调转向降E大调,平静、明朗、抒情,又互为补充,映照出一线温柔亲切的光亮。第三乐章是小快板、小步舞曲,表现出了沉重,情绪热烈激昂,能使人感到舒心和快乐的地方,这象征着人那快乐的天性,夹在了一个痛苦挣扎的小步舞曲中间,音乐却浸透着淡淡的哀愁。第四乐章是极快板,前半部音调柔和,后半部则音调威严,汹涌的音潮象是迈着急促坚定的步伐,面向人生的种种苦难前进。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歌剧《浮士德》更是构思宏伟,内容复杂,结构庞大,风格多变,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配置人物、时庄时谐、有讽有颂、形式多样、色彩斑驳。主题:追求知识,追求爱情,追求精神,不与现实妥协,而在改造中找到真理,最后是悲剧的结局,冲突和追求,知识的悲剧,饱学之士的荣誉及上升的心理追求,使他进入了知识的天堂,至尊的地位和处于知识巅峰的心态显示了浮士德光明精神世界的体验。但对知识极限世界的清醒审视和对鲜活生命的拷问之后,他又陷入了“枯守这个牢笼,在这里暗淡无光”的心理体验,乏味和僵死的知识以及由此而发的阴暗、无聊的精神焦渴更加剧了无法预知未来的精神危机,百般的厌恶和极度的恐惧决定了他对无意义生命的剥夺。爱情悲剧是他灵魂冲突,浮士德与小城镇市民姑娘玛甘泪之间的真诚爱情,使他感受到鲜活生命的无限张力,更多的是爱情所给予的天堂般的神圣和幸福。但经过了世俗偏见与宗教压力后,爱情的自私和脆弱所带来的是地狱般的痛苦折磨,玛甘泪的最终溺死其子而发疯,使浮士德陷入了由衷的恐惧体验。政治悲剧是他灵魂冲突的第三个阶段,为国家服务的博大胸怀,让他感到生命的高尚,人的主体追求与国家统一和平融为一体,大展鸿图并建构理想统一的辉煌王国是浮士德精神世界中光明的境界,但失败像阴影一样蚕食了浮士德的光辉和多彩,灰色的主调弥漫在浮士德的心理空间,心理的迷惘和对现存世界的恐惧无望构成了地狱心态的基本情感。艺术悲剧是他灵魂冲突的第四个阶段,追求和谐精神是与古希腊美女海伦结合为载体的,宁静、和谐、纯洁、自由是理想王国的基本框架,天堂的境界是乳白色的快乐,浮士德此时的内心体验是完美境界的尽情享受。但和谐的完美却经受不住世间缺陷的打击,勇敢的飞翔竟是坠地而死的惨景,子死的悲痛使妻离成为现实,妻的痛苦离去是和谐理想的彻底破灭。海伦的悲哀和远离显示了浮士德精神世界的空幻和虚无,消沉和心灰意冷正是他地狱般心理的情绪。浮士德在经过了地狱和天堂心理的几番较量之后,终于明确了地狱映照后的天堂世界的最高定位,频繁冲突的世界给予他丰富经验的汲取,事业的“大我”追求是经验积累后的总爆发,更高境界的追求呼唤出了浮士德的心声:从知识追求到事业追求,浮士德经历了由低到高的追求过程。
《浮士德》虽然在每一个阶段的追求中都包含着辨证的分化和辨证的统一,但却时时显示出二重心理结构的矛盾与组合,作为整一性的全人格,它不同于分裂的二重人格,它不是在痛苦的分裂中而无法找寻到自我,却是在不断的分合中使生命始终处于运动中,并使最终的自我呈现为快乐的极限。大悲剧套着许多个小悲剧,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并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