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工部之事(2/2)
量的手工制作,很快就在民间普及了。 “对了,王叔,襄国(邢台)有个叫李春的工匠,善建石桥,你去把他招至工部……” 李春作为主持建造赵州桥的桥梁匠师,因此桥闻名后世。 但其在历史上却是声名不显,甚至在隋朝史书上也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唐代张嘉贞《石桥铭序》记载: 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要不是赵州桥屹立于洨河之上千余年不倒。 李春这个名字也就掩埋在历史长河中,不为后人所知了。 “臣遵命!” 毕王不知小皇帝是如何知道这个李春的。 既然是皇帝钦点,想必是有真才实学之人。 毫不犹豫地满口应了下来。 宇文贤离开后。 心情愉悦的小皇帝一边泡茶,一边哼起了小曲“双节棍”。 赵州桥全长五十多米,跨径达三十七米,能够使用千余年不倒的石拱桥。 其建造工艺和工程质量可想而知。 当下大周需要修建的桥何止千座,哪怕数万座也不嫌多。 要是所有石桥都建成赵州桥那般质量。 那就是妥妥的利国利民之壮举。 不过。 当下赵州桥还没有开建,先把李春弄到工部。 到时,由他组建一个专门建造石拱桥的团队。 在朝廷的支持下,于江河之上建造一座座的石桥。 同时,研发更先进的造桥技术。 争取能在更宽的江河上建造更大跨度的桥梁。 “陛下,吃个桃子,这是刚从卜斋养殖基地那处桃林摘来的……” 墨言从兰兰手中接过一个果盘,端到小皇帝近前。 宇文衍拿起一个,咬了一口。 桃子甜甜的,带有一丝微酸。 “还不错!” “咦,还有这么大个的石榴啊。” 除了桃子,他见果盘里还有一个至少半斤重的石榴。 石榴原产地波斯。 据说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中原的。 “奴婢来剥。” 看到小皇帝要亲自动手,竹竹拿起了石榴。 剥皮后,把一粒粒果肉掰散,放在碗里,而后端到面前。 小皇帝伸手抓了一把塞进嘴里。 轻嚼后吸吮汁水,然后把残渣吐掉。 石榴已经熟透了,很甜。 不过,也就尝个味道,石榴吃起来还是太麻烦。 “朕不吃了,你们也尝尝。” 宇文衍示意王鹰,元氏兄弟还有李药师吃些。 作为千牛卫大将军,以及其下的龙武卫将军和羽林卫将军。 由他们全权负责皇帝的安全。 但他们三人并不是随时侍奉左右。 不时需要有人视察外围守卫情况及巡逻队伍。 但会保证有一人随时贴身护卫。 小李靖封为司卫下士,倒是一直跟在宇文衍身边。 他们也没客气,拿着就吃了起来。 如今。 护卫皇宫和京城的千牛卫,门监卫都是他们训练出的嫡系军士。 可谓是内外齐心,铜墙铁壁。 安全问题尽在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