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令人震惊(2/3)
只是要进宫求取解释与答案那么简单。
对方不仅准备了一次声势浩大的 ** 进谏,更将至圣先贤孔子先生的神位带了过来,作为他们主张的核心支柱和力量源泉。
倘若双方直面对决,则李景隆面对的,不仅仅是与几名年轻学生的对立冲突,而是在于整个明朝读书人心中的巨大反对压力——他不仅要与少数激进的学生斗争,更是选择对抗了大半个士林社会的集体怒意。
在对手下一番斥责之后,将注意力从学生的混乱中暂时转移到了远方的苍茫天际。
那开始由白色云彩转为浅灰色的一片,不仅给了普通民众一些慰藉,同时也成为了李景隆心中的最后一丝希冀所在。
连续的暴风雨不断冲击这片辽阔的田野。
刚刚萌生的绿芽在狂风急流中仿佛无力抵挡,它们低垂着,像是被浇灭了的春色,生机与活力不复存在。
面对着无穷的压力与挑战,李景隆仅余下不足二十一位士兵守在城墙上的事实更加凸显他的无奈与无助——尽管他曾竭尽所能调兵遣将,但在洪武门前,堆积的水量仍旧在不假思索的继续增长。
假如当初城市设计将大门设定向内陆开,则恐怕此时那齐腰高的流水已经能毫无阻碍地将城门撕裂。
在他李景隆焦急万分之时,门外那些年轻学生们的情境并未因此变得更好——雨水倾盆如注,每一套代表身份学识的儒衣士子皆已被彻底湿透。
而更让他们困扰的是,在这群年轻人的队列中还有人携带着勇于 ** 的标语。
那是织物制品,两条木杆斜倚支撑着,于空阔的空间中画下了坚定的力量符号。
现在,本来就已经被浸湿的字迹,更是因为在雨中不断地洗涤和冲击变得极其难以辨认——原本清晰的墨水线条逐渐扭曲模糊起来。
此时,原本寻找来充当标示的简易木质材料也不得不忍受着被雨水重重压迫带来的“咯吱”声响。
随着吸收了大量的雨水重量骤增,原本就不轻的 ** 布条,现在似乎有了上百公斤般的沉重。
而在前端,四个人恭敬地捧着至圣先哲孔子先生遗灵牌位的形象则更显得悲哀。
在这狂风大雨之中,既无法让孔子神位轻易落脚尘埃,也无法保证它在风暴之中安全无虞,面对这样严峻的环境状况,他们都束手无策。
于是,原来四个共同抬行的人,现在被分成两个团队行动,两人扛起了孔子牌位,其余两人脱下自己的衣物,将其包裹在了牌位之上。
虽然这样子根本阻止不了倾盆大雨透过薄衫穿透,但他们的确表现了一点点贡献。
更可笑的是,即使条件非常艰辛,这些人仍不容许后面的帮忙介入。
邀请孔子牌位出来,本是一件极度庄重的事情,只有已步入仕途的学者们有这份权势触碰先贤。
其余人不配沾染这样的圣洁之处。
这时候,风雨稍歇之时,原本压抑下来的狂风重新掀起狂澜,且这次累积的力量甚至比最初暴风雨更为猛烈。
强而有力的风潮瞬时从地面袭向了应天府的每一处角落,毫无保留地侵入城市各个方位。
原本被暴雨压制得抬头不易的树干,此刻也转而成为狂烈的状态,乱舞的枝梢伴着已散乱的树叶,在风雨交错的日子里,肆意翻腾跳跃。
几乎就在瞬间,被雨水彻底清洗过的街道,变成了一场树叶和树枝肆意飞落的景象。
对于已纷纷进家避雨的民众来说,这场怪异的狂风带来的损害还好承受一些,无外乎哪家房瓦飘落、哪家屋顶被掀之类的问题,虽损毁严重,但仍保住家中亲人身安无恙。
对眼前的学子们而言,则是灾难性的。
特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