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清乱性从因爱欲(3/4)
之想。这就叫做有坐性,但并非真的画一个圈子就能当成神奇的法术。有坐性还是无坐性,不在于是否坐着,而在于是否安于其位。安于自己的地位去行事,便是有坐性,不走出圈子。一旦有非分之想,就失去了自己的位置,即使整天呆呆地坐着,也是无坐性,走出了圈子。处于富贵之中如同没有富贵,这是有坐性;处于贫贱之中如同本来就该如此,这是有坐性;处于患难之中如同没有事情发生,这是有坐性。随遇而安、顺其自然,悠然自得,不坐着也如同坐着。如果心中纷乱不安,心被外界环境所转,那么有性也会变成无性。走出这个圈子,就会进入那个圈子,这就如同陷入罗网陷阱之中,却不知道躲避。师徒都端庄地坐下,行者不畏惧千里之遥,去化斋供师,这是分内之事,也是有坐性而不贪求分外之物。
“一直走到古树参天之处,有一个村庄屋舍。柴门响起之处,走出一个老者,手拖着藜杖,仰面朝天说道:‘西北风起,明日晴了。’后边跑出一个哈巴狗儿来。”又说道:“你走错路了。往西天大路,在那直北方向。”又“心中害怕道:‘这和尚是鬼!是鬼!’”又“举起藜杖就打,行者道:‘老官儿,凭你怎么打,只要记得杖数明白:一杖一升米,慢慢量来。’老者闻言,把门关了,只嚷‘有鬼!有鬼!’”“行者道:‘道化贤良释化愚。’”“使个隐身法,挜干饭满钵而回”哎呀!真是奇妙啊!仙师用寓言表达的深意隐秘深奥,难以揣测识别。读者认为不过是点缀村落中狗叫、野老鄙啬的情景罢了。岂知这是在隐讳地讥讽那些有地位却窃取俸禄、苟且偷生的人,他们自认为能识天时而察人事,依仗势头而看风色,实际上是仰不愧天、俯不愧人的人,是有坐性却走出圈子的人,大概就莽大夫之类的人吧!
为何这么说呢?“古树参天”,不是身居高位如在木天之中吗?“手拖藜杖”,不是如同太乙仙人杖藜吗?“村舍柴扉”,不是传承踪迹于王莽吗?“朝天看风,跑出哈巴”,不是看风使舵、苟且偷容,仰不愧天而有愧吗?“你走错路了。往西天路,在直北下。”自己不知道面向北方是错误的,却告诉别人向西走是错误的,心中有愧,所以说:“是鬼!是鬼!”心中傍着鬼,不是俯不愧人而有愧吗?“老者举杖就打。行者道:‘老官,只要记得杖数明白:一杖一升米。’”大概是只有依仗记录来占卜升迁,只知道窃取俸禄来满足自己的温饱,心中有愧,所以说:“有鬼!有鬼!”回顾自己的身影,能不自己羞愧而死吗!
继续阅读
八戒说:“我不比那村莽之夫”,这已经给那些人做了注脚。这种人既不是贤良之人,不能用道来感化;这又不是愚笨之人,不能用佛法来感化。像这种仰不愧天、俯不愧人的人,在位却走出自己的位置,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分明是老贼,实在不如那些隐藏身形、不露面目之人,挜取干饭,侍奉亲人、供养师父,反而能做到至恭至敬。仙师是有所指而言,所以激励臣子的节操,为千古立下有地位之人的防范,就如同齐人的比喻,贤者自然贤良,愚者自然愚笨,这是有高尚品德的人所以不愿意享受别人的美味佳肴的原因。
唐僧被呆子坐牢的说法所迷惑,一起走出了圈外,坐在公侯之门,静悄悄的全无人迹,不是真的没有人,而是如同昏夜中的乞丐,如同在鬼窟里谋生。呆子进去看见,黄绫帐幔,象牙床上,白花花的一堆骸骨,看到位至公侯却不修行性命,明眼人看来终究是一堆白骨。呆子洒泪长叹,“英雄豪杰今安在”这一句,深深值得人猛醒。“看见帐幔中火光一晃”,看到石火的容易熄灭。“看见桌上锦绣绵衣”,看到朱紫官服的迷惑人。“不管好歹,拿出背心”,看到做官之人的不择手段。“环顾四周无人,谁人知道”,看到“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四知的无所畏惧。“站立不稳,扑的一跌”,看到荣辱的变化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