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 > 第193章 四川方言里遗存的古汉语:抈

第193章 四川方言里遗存的古汉语:抈(1/2)

目录

方言就是古汉语的“活化石”,一些古汉语字词,普通话里已经几乎不用了, 但是在不少方言里,还完整地保存下来了。

今天来说说“抈”字,普通话口语多用“折”代替了,但四川话还经常在用,只是不少人会说不会写。

抈,普通话中,音yuè,释义为⒈ 折断。2 动摇。

四川方言中,“抈”音yuē,释义为改变物体形状,使弯曲或变直等。

《唐韵》《集韵》??鱼厥切,音月。

《广韵·月韵》: “抈,折也。”

《说文·手部》: “抈,折也。”王筠 《说文释例》: “吾乡谓两手执草木拗而折之曰抈。”折不一定是折断,弯曲亦可叫折。

汉·扬雄《太玄经》: “车轴折,其衡抈。”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注: “《晋语》: ‘其为本也固矣,故不可抈也。’ 韦云: ‘抈, 动也。’ 按依韦注,是谓此抈为扤之假借字也,其本义则训折。旧音云抈音月。”

段注引文的 “为” 当作 “置”,见《国语·晋语》: “其置本也固矣,故不可抈也。”

桂馥 《说文解字义证》: “《太玄》: ‘羡上九,车轴折,其衡抈。’ 按: 今人谓手折物为抈,本此。”

清嘉庆七年《直隶太仓州志》卷十七: “手扳曰抈。”

清宣统《太仓州镇洋县志》卷三: “手扳曰抈。”

章炳麟《新方言·释言》: “抈,折也。鱼厥切。今人谓以手折物为抈,开口呼之。”

四川方言中,“抈”字的意思是弯、折使改变形状,不一定折断。

如“抈铁丝”意即用力使铁丝弯曲,或复直。

“抈”字后面加上补语,才指说话人具体的目的。

如四川方言把铁丝“抈伸展”,指把铁丝掰直,把铁丝 “抈断”意即用力折断。

过去生活条件差,物资缺乏。老百姓经常把一些金属丝废物利用,抈成各种自己需要的小物件。

例如一种简易衣架,不少人就会自己抈出来。“这节铁丝倒长不短的,拿来抈个衣架子,刚(音“姜”姜)合适嘛!”

这几节铁丝这么短,拿来抈几个小钩钩,挂东西嘛!

关于“抈”字,有个近年编的方言段子,网络上流传甚广。其实完全是不懂正儿八经四川方言的人,用普通话音编出来的。

这个段子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比较帅气的四川小伙子,在超市里买的类似豇豆或蒜苔之类比较长的蔬菜,到收银台结账。四川美女收银员就问:“抈不抈?”问的是需不需要把长的蔬菜折起来,方便装袋。

小伙子就听成了“约不约”,就脸红了,心动了,闹出了笑话……

这个段子,用“约”的普通话音yuē,谐音四川方言的“抈”yuē,显然没搞懂地道四川方言中“约”的发音。

抈是个古汉语入声字,在曷韵/月韵,它在西南官话成渝片发音yuē,语音的演变没有完全遵从入声字常见的规律,不发阳平音。月韵还有其它入声字,如“曰”也不发2声阳平音。笔者非汉语言文学专业人士,只能列出事实,说不出原因,望大家见谅。

约,也是个古汉语入声字,在药韵,它在西南官话成渝片发音yó。和“抈”yuē字的方言音完全不同!

地道四川方言中,“抈不抈”发音yuē bú yuē,“约不约”发音yó bú yó,这能谐音吗?(“不”也是入声字,物韵,所以成渝片也发阳平2声)

如果是岷江话片区说话保留入声的人,“抈不抈”和“约不约”都发音yo?bo?yo?,这个段子倒还是能够成立。但是编段子的人显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凌峰重生六界任遨游 惨死重生,嫡女宠冠京城 龙翔晋阳:命不由天 桃源乡村小神医 龙珠之最强赛亚人 打造最强边关 原来,我已经天下无敌 九幽剑主 原神:深渊少女捡到米游社之后 边缘人物的快穿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