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肾炎是怎么引起的该怎么调养(5/6)
糖皮质激素
代表药物: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1. 作用机制: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可以抑制炎症细胞的聚集、活化,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肾脏的炎症反应。
2. 适用情况:主要用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如微小病变型肾病、膜性肾病等,以及一些继发性肾炎,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等。对于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肾病综合征的患者效果较为显着。
3. 注意事项: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满月脸、水牛背、高血压、高血糖、骨质疏松等。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逐渐调整剂量,不可突然停药,同时要注意监测血压、血糖、骨密度等指标。
二、免疫抑制剂
代表药物: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环孢素等。
1.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从而减轻肾脏的损伤。不同的免疫抑制剂作用机制略有不同,如环磷酰胺主要是破坏免疫细胞的 DNA,他克莫司和环孢素则是抑制 T 细胞的活化。
2. 适用情况:常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用于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等。对于激素依赖或抵抗的患者,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3. 注意事项: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较多,包括骨髓抑制、感染、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等。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代表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缬沙坦、氯沙坦等。
1.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它们可以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内压,从而减少肾小球的高滤过、高灌注状态,保护肾小球。
2. 适用情况: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肾炎患者,尤其是伴有高血压和蛋白尿的患者。
3. 注意事项: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低血压、高钾血症、干咳等副作用。对于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禁用,血肌酐升高大于 30%时应谨慎使用,并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
四、利尿剂
代表药物: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1. 作用机制:通过促进肾脏排尿,减少体内的水分和钠盐潴留,从而减轻水肿和高血压。
2. 适用情况:主要用于肾炎患者出现水肿和高血压的情况。对于严重水肿或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的患者,可使用强效利尿剂如呋塞米。
3. 注意事项:长期使用利尿剂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电解质,及时补充丢失的电解质。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利尿,以免引起血容量不足和肾功能恶化。
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代表药物: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
1.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
2. 适用情况:对于肾炎患者伴有高凝状态或容易发生血栓的情况,可以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3. 注意事项:可能会引起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胃肠道出血等。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此外,对于一些由感染引起的肾炎,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还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源。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还可能会使用一些对症治疗的药物,如降压药、降脂药、纠正贫血的药物等。肾炎患者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