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闫埠贵:人不要脸, 天下无敌!(2/3)
子里的长辈敬酒。
轮到陈父的时候,特别介绍了一番。
陈父受宠若惊,连忙举着酒杯起身。
“客气了,客气了,要我说,我们应该感谢你们家才对。”
王婶连忙说道,
“是我们应该谢谢你们!”
陈母也赶紧起身,说道,
“我们应该谢谢你们!”
“应该感谢你们......”
两家你来我往,都觉的对方谦虚,仗义,做好事不留名。
而两家友好共赢真正的桥梁与纽带/幕后总导演/总指挥——陈泽,则在埋头吃饭。
“王婶儿不会临走之前来个中东大和解——情报对账吧!”
傻柱、贾东旭、许大茂是主力,一人扛着桌子,两人抬着柜子,往车上搬。
车是王磊托老战友借的。
屋子里的东西不多,这年代人们家具都很简单。
一个桌子,一个柜子,一张床,一个书桌,几个凳子。
搬起家来特别快,比后世大学生搬宿舍大包小包,大件小件的都快。
搬完家的次日,王婶就邀请陈泽一家去新家做客。
新家在东城南,是一所新建的居民小区。小区绿化是不错的,楼刚建起来,不少树都已经有小孩儿大腿粗,就是现在是冬天,光秃秃的不好看,相信夏天来的时候,定是绿树成荫了。
居民楼是这年代常见的鸽子楼。
有点像大学时的宿舍,一条走廊里,有一个个小门,每个小门里面住着一户人家。
继续阅读
上面写着编号,306、307、308......
与大学宿舍不同的是,每个编号门后面,不是一间屋子,里面是两间,一个卧室,一个大一点的客厅。
房间内没有厕所,洗浴间,上厕所需要去走廊两头的公共厕所兼热水房去。
王婶带陈泽一家参观了分配的两套房子。
陈泽母亲羡艳不已,
“楼房就是好啊,还是楼房好,一家一户,还有热水,多方便!”
“唉,哪儿好了,也就那样。”
王婶谦虚道,两个老闺蜜是又来又回,开始拉扯。
两人唠了半天家常,临走了,王婶客气地挽留吃饭,
“吃完饭再走呗!”
“小泽,有空常婶子家来玩儿啊!”
摆脱了魔窟的王婶很是高兴,曾经那个让她精神抑郁的四合院,印象里,似乎也不那么可怕,就像是搬家前的散伙饭一样,其乐融融。
但事实上,美好总是短暂的,四合院大家其乐融融的画面,放在一个小时影片里, 也只能挑出来寥寥几帧。
现实是,王婶离开的当天晚上,院子里的人就已经开始针锋相对,施法斗法。
白天的美好似乎是一场梦。
院子里的几家人,各显神通,雅俗共上,这次的争夺目标,正是王婶家空出来的三间房子。
50年代,国立之初,四九城的房屋分配主要由政府主导。
政府会根据家庭人口、职业、工作单位等因素来分配住房。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会自行建设住房,并分配给员工居住。
到了60-70年代,在这个时期,京城的住房供应紧张,房屋分配主要由政府和单位负责。主要是指越来越常见的公共住房与单位自建房。
直到80年代以后,随着华夏经济的改革开放,京城的住房制度也逐渐发生了变化。1988年,京城市开始实行住房制度改革,逐步推行住房商品化和私有化。此后,房屋分配逐渐转向市场化,人们可以通过购买、租赁等方式来获得住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