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生机勃勃(2/4)
“德忠啊,这音乐节搞得可真不错!”一个老大爷边搓着手,边笑着说,“俺闺女从城里回来,拉着俺非要来看看,说这是现代化的‘大事’!”
陈德忠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咱农民也要跟上时代嘛,这生活越过越有味儿!”
与此同时,村子里的美食展也热闹非凡。王翠花的小食品摊被围得水泄不通,村里有名的咸鸭蛋、香干、酥炸的黄鳝一字排开,香味扑鼻,引得游客们忍不住掏出钱包,不住地买买买。
“来来来,尝尝这自家土鸡蛋,可不比城里的‘有机蛋’差!”翠花笑容满面,像个推销员似的向游客们介绍自家特色。
几个游客咬了一口鸡蛋,满脸惊讶:“哎呀!这味儿真是不一样,鲜得像刚从鸡窝里拿出来的!”听得王翠花忍不住大笑:“咱村的鸡可不一般,吃着地里青草和仙草长大的,这滋味,您吃着就放心!”
不远处的农田边,陈德忠的真人秀节目也正在录制,几个城里的年轻人在田间体验农活。
穿着花衬衫的主持人笑得直不起腰,试图用镰刀割麦子,却怎么也找不对角度,身后满是歪歪扭扭、割得参差不齐的稻穗。
“陈总,这活儿可真不简单,您们天天这么干,真是太厉害了!”一个年轻人气喘吁吁地直起腰,满手都是泥土,带着几分夸张的惊叹。
“别叫陈总,叫我德忠就行!”陈德忠笑得爽朗,拍拍他肩膀,“干活就是这么回事儿,讲究得是个劲儿,别怕苦。你们城里人怕吃苦,这田里的活儿看着简单,其实每一步都得用心。”
游客们看着节目拍摄的过程,纷纷拿起相机拍照,围着陈德忠和村民们一遍遍问着乡村生活的细节,村民们也不拘束,放下手里的活儿,笑呵呵地给他们讲解种地、养鸡、做咸鸭蛋的门道。
清河镇那头也因为旅游业的火热,得了不少好处。
原先那些养殖户赚得更多了,来往的游客都要带些当地的土特产回去——土鸡、鸭蛋、柴鸡蛋成了最受欢迎的特产,每个人都要带几样回去,这就是他们能带走的“乡村回忆”。
养殖户们笑得合不拢嘴,每天接待游客,送走一批又来一批,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却是越干越有劲儿。
村里小卖部的老板乐呵呵地对陈德忠道:“德忠啊,你这一手可真了不得,咱这清河镇从穷乡僻壤一下成了全国有名的小镇!这可得亏了你!”
随着陈德忠的“乡下爱情”品牌效应逐渐发酵,陈家村乃至清河镇的生活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活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寂静的村道如今车来人往,街边的小摊贩和店铺鳞次栉比,来来往往的游客让这里充满了生气,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也随着热闹的景象稳步上升。
村头的王翠花食品店已经扩建成了一间小型土特产超市,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本地特产:香喷喷的咸鸭蛋、现炒的瓜子、还有自制的辣酱瓶瓶罐罐,琳琅满目。
她请来了两个帮工,一个负责收银,一个专门负责包装。王翠花站在柜台后,一边招呼着客人,一边还不忘推销:“这个酱是咱村独家的,手工制作,拿回去拌饭拌面条那叫一个香!”
她原本并不敢想,自己的小食品摊会变成这样一个受人追捧的“土特产王国”。
每个月的收入比以往多了好几倍,她甚至在镇上给家里买了辆新的三轮车,这样就可以定期去镇上进货,还能让家人更方便地出行。她一边算账一边心里美滋滋的,想着来年再添几个货架,把店开得更大些。
不远处的李玉兰也受到了这一波变化的影响。
她的乡村小学原本因为经费问题面临关闭,但《乡下爱情》的热播让不少外地企业纷纷伸出援手,主动为学校捐款捐物,甚至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