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讲】(4/8)
陀说,你现在好好地如实地谛听,我现在要为你详细地分别开示中道了义的无戏论法,所谓的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也希望能够为当来修学大乘的菩萨行者,通过这个楞严大教建立大乘的正见。这个时候阿难心中就产生一种恭敬的心,而默然承受佛陀的大乘了义的开示。
这个地方,古德的批注说,我们必须先把阿难尊者的问题找出来,才知道佛陀是针对什么回答,因为佛陀的药是针对病。这个地方病相有两个:第一个,阿难尊者执权疑实。他对于过去的因缘法产生执着,而对于真实了义的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产生了模棱两可,所以佛陀有必要再开显“性本具相”的情况。第一个就是一种心中的疑惑,疑惑未开。第二个,有教无观。佛陀讲了这么多的文字相,阿难尊者不能够把它法法消归自性,不能在内心产生观照,所以也就得不到佛法的利益。
这个因缘跟中道了义,我们说明一下。小乘的教法,对人生的解释大概就讲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小乘的教法是把生命分两部分:第一个是因缘,第二个是涅盘,就这两个。因缘是苦空无常无我的,涅盘是安乐的,佛陀在小乘教法对因缘法是完全排除的,所以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法,当然无常,是痛苦的。那怎么办呢?“生灭灭已”,你必须把生灭法消失了,“寂灭为乐”。佛陀讲因缘的时候,这个因缘法跟涅盘是对立的。
但是,到了大乘法的时候,佛陀就不是安立因缘跟涅盘,而是安立因缘跟真如。并且这个时候佛陀说,因缘法是真如的一部分,它不是对立。因缘是真如通过业力的熏习显现出来的,因缘法是真如变现出来的。你看你的身心世界就是一个因缘,你有你外表的色身、内心的思想,这就是一种因缘。你说,你从什么地方来?当然,禅师就说,你要去参,我怎么能告诉你?父母未生之前,你是什么面目?你以前是怎么样的?那你自己要去想啊,这个不能告诉你。所以,大乘佛法的因缘观跟真如是一体的,一个是根本,一个是枝末,依体起用。体就是真如,因缘是它的作用,所以大乘佛法的因缘跟真如是一体的。小乘佛法的因缘跟涅盘是对立的,你要么选择因缘,要么选择涅盘。所以这个地方大家思考要清楚
其实,《楞严经》不是说排挤因缘,而是说因缘其实是真如的一部分,它不是全部。真如本性不完全是因缘,所以说非因缘非自然。应该说,身为一个真如本性,它不完全是因缘,也不完全是自然,但是它也是因缘,也是自然。从体上来说是自然,真如不是因缘所生,它是自然,法尔如是的。你说你清净本然是哪里来的?法尔如是的。但是作用,它却是因缘。所以我们应该说,非因缘非自然,即因缘即自然。这两句话合起来,你就知道什么叫做现前一念心性,你就知道什么叫真如本性。
己三、正为开示 分二:庚一、牒疑总示;庚二、历大别显
我们把这个疑情先挑出来,现在我们就正式来破疑情。己三,正为开示。佛陀正式开示这个大乘了义的教理。这个地方有两段:第一段,牒疑总示;第二个,历大别显。
庚一、牒疑总示 分二:辛一、就法破妄;辛二、借喻显理
“牒疑”,就是牒出阿难心中对因缘教法的疑惑;“总示”,作一个总相的说明。这个地方有两段:第一个,就法破妄;第二个,借喻显理。
【图三】
辛一、就法破妄
就法破妄,就是佛陀就着阿难所提出的四大和合的道理来破除四大和合之相。先破,就着他所提出的法来破除他的妄相。
看经文。
阿难!如汝所言: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
佛陀这个时候把他的疑情先按定下来,说,阿难,正如你前面所说的,这个世界上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