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 【第一零七讲】

【第一零七讲】(1/6)

目录

请大家打开讲义240面,讼习。

这一科我们是讲到借破戒二法为问端,而广示七趣差别。这一段是从假观的角度来发明佛教的缘起。佛教的因缘观大小乘是不太一样的:

小乘的因缘观是从业感而安立了缘起,也就是说我们的生命是由身口意的造作所创造出来,这是所谓的「业感缘起」。业感缘起建立了一个善恶的因果,但是它不圆满的地方就是说,业感缘起它本身的思考还是一种对立的,善恶对立、染净对立,有我就没有你,有生死就没有涅盘,有涅盘就没有生死。

所以业感缘起到最后会使令一个人,修习我空观而趋向于偏空的涅盘;业感缘起当中所带动的思考会偏重于断恶这一部份,因为他趋向偏空涅盘的时候,修习一切波罗蜜的善法,广度一切众生变成没有意义,因为你最后的结果是偏空涅盘,所以业感缘起它是一个对立的思考。

大乘的因缘观它是建立在「现前一念心」来建立整个十法界的染净因果。当然我们这一念心就是真妄不二的和合体,所以大乘佛法在看一切法的时候,是抱着一个比较中道的思想。我们的善念当中有恶念,恶念当中也有善念,生死当中也可以成就涅盘,涅盘当中也出现生死。这个思想能够建立,就是它能够从一念心而建立整个缘起,从这一念心建立缘起当中又有渐教跟顿教的差别。

《唯识学》它建立缘起是从阿赖耶识,阿赖耶识的受熏而产生种子,由这个种子而变现根身器界。从圆顿的思想,就是从一念心性,从真如缘起,真如受熏,真如它全体不变,全体随缘。唯识的赖耶缘起跟真如缘起,最大的差别在哪里呢?阿赖耶识的因果思想,它那个时间啊,因果不同时。阿赖耶识的观念是我们今生造业来生得果报,所以在唯识当中很少提到,你这一念心造业的时候,你当下的果报就成就,《唯识学》很少提这样的观念,因为它建立种子。真如它没有所谓的种子,它是全体受熏,真如是清净本然,但是你用善恶的业力熏它,它全体循业发现。所以真如缘起的思想它的因果是当下的,它认为你在起烦恼的时候,造罪的时候,你的地狱的果报就成就了。我们从前面的经文来看,很清楚有这种观念,它因果是同时的。

所以你要掌握真如,真如的思想跟阿赖耶识是不太一样,阿赖耶识是从种子然后变现果报,真如是不可以分割的,它没有所谓的种子,它是全体受熏,全体不变,全体随缘。从清净本然而安立的循业发现,而这样的清净本然跟循业发现是同时存在的。这观念懂了以后,你看整个《楞严经》的因果你就很清楚,它是从真如缘起安立因果。

十、讼习

“讼”争讼,意思是说,我们自己有了过失,但是我们不想把过失发露出来。那怎么办呢?用种种的言词来加以争辩,目地是来覆藏自己的过失,叫争讼。他的因果也是从当下同时来安立。

总标

十者讼习交諠,发于藏覆,如是故有鉴见照烛。

起惑:讼习交諠,言辞上的争辩,而且他是互相的争辩,互相争辩就是一种烦恼相貌。它主要引发的罪业就是「覆藏」,产生一种覆藏的罪业,把自己所做的过失隐藏起来,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也不想发露,这是他造的业。

苦果:如是故有鉴见照烛。这个果不是来生而是当下的,在一念心当中你就会有好像镜子的照了,又好像有蜡烛的照了一样,就没办法再覆藏。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什么因果同时?我们今天造了一个杀盗淫妄的罪业,我们把这个业隐藏在内心的深处,一个黑暗的地方把它遮盖起来,我们觉得自己掩饰得非常好。但是我们人,他是有善有恶的,是善恶的和合体,所以我们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心一旦寂静下来,我们就会感到内心不安,内心当中有一个镜子,好样有一个蜡烛在照了那过失一样,就使令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随身空间之傻女傍上了国家爸爸 大唐超时空:甜宠晋阳小公主 娱乐:混在娱乐圈边缘的日常 穿越进网文救男女主 苍凉岁月 神话修真 让你当闲散驸马,你成至强武圣? 影视快穿合集 四个院:许大茂我为国为民 穿越后,我悲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