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自立自强(2/3)
民国时期,很多被抓来当兵的壮丁,因为目不识丁,基本就和白痴一样。
白痴们是不会有太多自己的想法的,让他们对皇帝的生活进行想象,他们可能觉得皇帝是用金锄头耕地,用金饭碗喝三碗稀饭,可以把肚皮喝的溜圆。
中国社会太大,知识分子也可能落魄,他们有点文化,不甘堕入社会底层,用宗教的名义,提出均贫富的口号,组织贫民起来造反,于是爆发一轮又一轮的起义,包括苗民起义、白莲教起义、天理教起义、捻军起义、太平天国起义。。。
这些起义无一例外被镇压了,原因也很简单,大清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权,可以集中全国的资源,打仗就是打资源,在中央政府可以集中全国资源的时候,地方是没法对抗中央的,局部的起义必然被镇压。
到了1840年的时候,规则发生了变化,工业化后的洋鬼子从海上过来了。
这是中国几千年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中原政权的危险从来都是来自于蒙古高原,大清的皇帝们把这个威胁永久祛除了,招式非常简单,让蒙古人迷上藏传佛教,从此,草原上的和尚越来越多,战士越来越少,再也无法对中原政权形成威胁。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洋鬼子从海上过来的时候,太平天国也起义了,大清王朝内忧外患,大清朝廷没有“攘外必先安内”的想法,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两个都要打击,因为这两个都是威胁爱新觉罗统治天下的敌人。
在爱新觉罗家族为了战争殚精竭虑时,大清的子民完全是中立的,他们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选择帮谁,太平天国兴起之时,给战士分配耕地,老百姓就支持它,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统治阶层开始固化,再无法给新加入的战士好处,老百姓就加入湘军打太平天国,因为曾国藩给出的好处更多。
当洋人的军舰在大沽口靠岸时,大清的子民争先恐后和洋人做生意,洋鬼子的声誉比大清的官吏好,他们价格公道,童叟无欺,大清的子民非常乐于和他们做生意,使得远道而来的侵略者,在敌国的领土上得到了充足的给养。
对于大清这些最底层的P民来说,白皮肤蓝眼睛的洋鬼子和紫禁城里的皇帝老儿有什么区别?天下是皇帝老儿的,和自己有毛关系,如果非要说关系,小P民倒是很想看到至高无上的皇帝老儿逃跑的狼狈模样。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就是无底洞,一场场仗打下来,当大清国库见底的时候,中央控制地方的能力就弱了,慢慢的,大清的统治阶级发生了分化,有一部分官僚发现和洋人勾结起来,比跟着皇帝能得到更大的好处,化身成为洋人的代理人,这些人被称为买办。
军队将领在一场场战斗中,权力逐渐膨胀,不但掌握军队,还掌握了地方的行政权,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成为事实上的军阀,开始有了对抗中央的实力,东南互保就是典型,只是当时慈禧还没死,没人敢公开撕破那层窗户纸。
等慈禧死了,军阀们再也不把那层窗户纸放在眼里,武昌起义一声炮响,袁世凯顺势逼清廷退位,军阀时代正式开始。
这个时候,中国的社会结构就复杂多了,统治阶级包括地主、官僚(军阀)、买办、资本家、帝国主义,被统治阶级也开始有了一些变化,多了一些知识分子,还有一些工人,数量最多的还是几千年不变的农民。
对于老百姓来说,时代进步了,日子却更难过了,因为他们的背上又多了几座大山,这几座大山更加没有规矩,更加涸泽而渔,更加不顾老百姓的死活。
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虽然腐朽,但为了统治的千秋万代,还需要保持起码的稳定,不太会干杀鸡取卵的事情,到了民国军阀上场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军阀都绝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