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远来是客(一)(1/2)
马车慢悠悠地行过还未修缮的管道,颠簸得叫车厢内的男人面色如土,直到他撑不住,将脑袋探出车窗,冲随行的仆从喊道:“快停!歇一歇!”
随从只得勒紧缰绳,叫马夫靠边停下。
男人双股战战地在马夫的搀扶下走出车厢,又踩上一旁仆从搬出来的矮凳,这才晃晃悠悠地下地,他只站了瞬息,便立刻跑去树下,抱着树干哇哇大吐。
直到吐出胆水了,他才被搀扶着坐到一旁的石块上。
“真是难捱,这路多少年没修过了?”男人休息片刻,终于忍不住抱怨道,“当地的官吏怎么做的事?”
随从直说道:“倘若有修好路的本事,还能被贼子那般轻易的将三州谋夺了去?”
男人没说话,脸上一片哀容。
他出身豪族,但只是家中的三子,甚至不是嫡子。
原本嘛,靠家中的荫蒙混混日子,当个小官,虽说前途十分不光明,但还是吃得起饭,穿得上绫罗绸缎。
可这回,北边反贼的声势越来越大,朝廷不能继续装聋作哑,只得派人出来看能不能招降——呸,招安。
虽然是个女大王,朝廷还无招安女人的先例,但既然土地已然收不回来,就给她一个官身,叫她“代管”几州。
还能让她出人出粮去迎击辽人呢!辽人那边要打要骂,也是她去顶着,朝廷很可以当什么都不知道。
只要不走朝廷的账,那既损耗了她的人手和金银,又不损朝廷一分一毫。
她赢了,那是朝廷的功劳,是朝上诸公有识人之明,她输了,朝廷便可说她是贼首,本就是宋人之耻,还能谢辽人拨乱反正的义举呢!
且她占的地方,本就收不上什么税,又距离辽国最近,对朝廷而言也是烫手山芋。
朝中各公对北方这一块本就嫌弃,年年要送去米粮,本地的老百姓还常与辽人有摩擦,出了事,辽人问责的是他们,赔钱也是他们赔。
管吧,一个管不好,丢人又丢钱,不管吧?那朝廷威严何在?
反正朝廷里的百官,几乎都是南人,在他们看来,只要能保住江南腹地,朝廷便可延绵百代。
可真要派人招安,使者选谁便成了一个难题,毕竟不像南方,使者出行还能让当地武将带兵看护,北边的将领本就不多,能用的兵又都得守着关隘,防止北人南逃,招安成了还好说,不成,恐怕命都要丢在这边。
于是他这个爹不看重的豪族三子,就被推到了台前。
他爹就不说了,如今正三品的官儿,儿子多,舍一两个无足轻重。
他娘是正房太太的陪嫁丫头,哪怕生了他,还常去太太屋里伺候,唯恐老爷把他们母子忘了,连太太都不记得。
从小到大,他都不能叫自己的亲娘一声娘,兄弟姐妹去见正房太太,也能看到他娘给太太捏肩捶腿,他们看不起他娘,自然也看不起他。
好事都是嫡兄的,坏事都是他的。
“哎!”男人愁道,”此去艰险,倘若我死了,你能回去,便给我姨娘……我娘带个信,就说我被女大王强留了。”
随从斥道:“怎么这般没有胆气?你好歹是朝廷派的使者,那女大王再不讲理,总知道个不斩来使的道理。”
男人嗤笑:“你不懂,不斩来使,那是两边还预备着谈和,真要打的时候,那都是比谁杀使者杀得多。”
“走吧。”男人撑着膝盖站起来,无可奈何道,“总之逃不开,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早些去,总比刀吊在头上好。”
一队人马不过十多人,随行的仆从多是家中几代的家奴,爹娘姊妹都在临安,个个都是不得不跟着,也都做好了随主人一起死在女大王手里的准备。
“看着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