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优化耕种(2/3)
说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完全没有一个规范化的农耕技术。
回到家后王珏就闭门不出,他打算弄出一个具体的章程来规范这些农户更加科学种植,王珏能想到的第一点就是合理密植,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特点,王珏打算教导农民进行合理密植。北平周围大多以种植小麦和水稻为主,就比如种植小麦时,改变这些农户以往随意撒种、间距不均的习惯,按照一定的行距和株距进行播种,像保持行距在五到六寸左右,株距在两三寸左右,当然了,这也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等条件适当的做出调整,这样就可以保证每株小麦都能有充足的光照、水分和养分获取空间,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避免因种植过密导致通风透光差、病虫害滋生等问题,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而对于像水稻这类作物,可以规划好插秧的疏密程度,每穴插苗数量保持在3 - 5株左右,并且使行间距均匀合理,让水稻能在田间健康生长,提高整体产量。
继续阅读
还可以推广轮作制度,比如第一年种植小麦,第二年改种豆类作物,第三年种植棉花等。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不同,轮作可以避免土壤中某些养分过度消耗,还能减少病虫害的积累,让土壤肥力得以恢复和保持,有利于长期稳定地提高农作物产量。不过如今大明因为战乱导致人口不足,耕地稀少,在想要保证粮食用量的情况下推广轮作难度很大,最好是在实现了人口增长,土地开荒以及引进高产作物之后再来尝试。
想到引进高产作物,王珏又想到了可以指导农民进行间作套种,像在玉米地里套种大豆,玉米植株高大,需要较多的光照和空间,而大豆相对矮小,且大豆根部有固氮作用,能为土壤补充氮素,二者套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的垂直空间和光照资源,实现养分互补,增加农田整体产出。
优化种植技术方面考虑的差不多了,王珏便打算从肥料上下手,一想到肥料,王珏就想到了尿素这种神器,但是大量制作尿素需要再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进行一系列的反应,显然不现实,王珏也只能从一些经过简单处理就可以得到的肥料上下手。
眼下人们虽知晓用人畜粪便、秸秆、杂草等做堆肥,但也都是按着先辈的实践经验,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王珏想到可以通过官府的力量引导农民更科学地管理堆肥过程。比如,专门开辟堆肥场地,将收集来的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像按照三份人畜粪便搭配五份秸秆以及两份杂草的大致比例,然后定期翻动堆肥,可以每隔七到十天翻动一次,保证堆肥内部充分通气,加速腐熟速度,让堆肥能在两到三个月内充分腐熟,制成优质的有机肥施用到农田,为农作物提供更全面且充足的养分,增强土壤肥力。
-同时也可以尝试在堆肥时加入少量的石灰调节酸碱度,在肥料腐熟过程中有时会因微生物活动等因素使堆肥偏酸,适量石灰有助于营造更适宜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加快堆肥的腐熟且提高肥效。
通过这样得到的有机肥料大多以氮肥钾肥为主,想要让作物的长势和收成更好,还要一定量的磷肥,对于磷肥,最方便能得到的就是骨肥了,当下的农户们虽然也会使用骨肥,但是利用的不够高效,王珏觉得可以想办法让骨肥的利用率更高一些。
可以收集更多的动物骨头,比如他手里的工坊和迎宾楼,每天就有大量的猪、羊、鱼骨产出,然后改变以往简单敲碎就施用的做法。可以先将骨头进行蒸煮处理,这样能去除骨头中的油脂等杂质,然后把骨头研磨成更细的粉末状,增加其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利于农作物根系更好地吸收其中的磷、钙等养分,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提高作物产量。
还可以尝试将骨粉与堆肥混合发酵一段时间后再施用,让骨粉中的养分能更好地融合在堆肥中,随着堆肥的施用更均匀地分布在农田里,使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