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天启元年(2/3)
坛。
主祭,配祭平坐。
其余祭祀的是五方上帝、日月、内官、中官、外官、以及众星。
赵峥打算依据唐制,建造祭坛,至于配祭就算了。
其次是就是立宗庙。
赵峥姓赵,赵姓源于嬴姓,往前追追名人,可以追到周。
牵强附会一些,也可以说是赢姓后裔。(大宗称姓,小宗称氏,嬴政做了皇帝,应该称嬴姓而不是赵氏。)
但是赵峥并不打算强行认祖宗,隔了这么多代完全没必要。
赵峥否决了王仲琳追认祖宗的建议。
赵峥家往上数几辈也没人有个爵位,自己就是家中始受封者,即为太祖。
同时追赵父为德祖。
天子七庙,诸侯五庙。(与七庙比缺的是昭穆二庙。)
按理赵峥应该祭祀始祖庙、太祖庙、高祖庙、曾祖庙、祖庙和父庙。
赵峥接纳了意见,让礼部负责督造五庙。
但是父庙只督造,毕竟自己父亲还活的好好的。
其余礼制,赵峥让王仲琳参照大唐礼制,加以增删,制定成册后自己再决定。
马周则是奏请自己早些生下嫡子,这让还在给汝南避孕的赵峥有些尴尬。
赵峥计划是等汝南满十八再去生子,不过这些话暂时不能公布,否则会导致群臣哗然。
国无嗣君,社稷不宁。
大朝会一直开到深夜,明确责任人,任务下派到具体负责人。
至于负责人还需要那些人手,可以自己组建,自己能从民间挖掘出人才,经过吏部考核一样任用。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峥前两年都不准备实行科举,以举荐选官为主。反正都是草台班子,再草率一些也没什么。
以目前的科学基础,赵峥注定不可能带领辽东进入现代化。
但是科学的种子已经种下去,剩下的只能交给时间了。
大朝会结束了,赵峥单独召见了马周加7个州的刺史。
五年计划是必须要推行的,但是赵峥也不确定这些人到底领会了多少。
又有几人会真心实意落实政策。
所以赵峥需要通过一场谈话来熟悉这些以后的州官,然后确定那些人可用,那些人不可用。
如今赵峥引进多个世家来协助治理朝鲜半岛,这些人是各有心思,还是愿意跟随赵峥的步伐走,赵峥必须得很清楚才行。
只有清楚了那些是可用的,那些是可以拉拢的,那些是后面必须干掉的,赵峥才能真正的逐渐掌控整个国家。
对于那些有小心思的,赵峥也不算现在就收拾,毕竟承诺的还是要履行的,只能先苦一苦这些扶余百姓了。
日后赵峥拨乱发正,这些扶余人会对赵峥更加感恩戴德。
一场谈话结束后,赵峥留下了马周。
“宾王,依你之见,那些人是可用的?”
“陈家薛家可用,王、谢、杜三家各有心思,但是可以试着拉拢。苏定方不适合主政一方,他又挂了军委之职,大王可以擢一苏家干才为尚州都督,带苏定方行刺史之职,裴家也是如此。”
“跟我看的差不多,不过只是一次谈话,真心假意还不能完全确定,本次以能力高低来论,王谢最佳,杜陈次之,薛家再次之。暂且先用着吧,第一年以考成法来定绩效。”
至于裴苏,赵峥直接没提,苏定方,裴行俭如今一门心思铺在军务上并没有形成治政理念。
赵峥打算还是从裴苏两家挑选人才代行刺史之职。
平壤刺史赵峥许给了马周,但是马周估计也没时间单独关照一州,实际也是挂了名。
还有燕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