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缝纫机,解放鞋(1/2)
有时候灵感需要碰撞,平时刘学勤根本没往这块想,今日被妙姐一激,被他灵机一动,想到做鞋的买卖。
鞋,就是前世那种解放鞋,八、九十年代那会儿,恨不得每个人都有双解放鞋。
如今肯定不能叫这名儿。
“嗯,就叫胶鞋好了!”
将构思说给妙姐,并画了图样出来,她也觉得可行。
此时明人穿的鞋子,从外形方面,与胶鞋已经极为相似。
稍有不同的是,如今刚流行开尖头鞋,头部稍向上翘起。
这时的鞋子,鞋面、鞋底都是布的,容易脏不说,耐用性自然远不如胶鞋。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十六世纪,即一百多年后,欧洲人就开始穿胶底帆布鞋了。不过天然橡胶夏天软塌塌,冬天硬邦邦,肯定不怎么舒适就是。
但音迅车行已经有改性橡胶了啊,开个模具,一天压出几百上千只鞋底,也只是等闲。
给车行创造出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还能进一步拉动胶菊种植。
以后还可以将橡胶车间从车行剥离出来,另外成立一间公司,再分别上市,岂不等于一女多嫁?
刘学勤越想越觉得心里美滋滋的。
“如今一双布鞋值二三十文,胶鞋怎么也能穿三年吧,就定六十文一双好了。一年生产十万双,能卖六千两;要是生产五十万双,就是三万两耶!”
妙姐不愧是道场出来的,口算就得出个令她双眼放光的数字。
“你先别光顾着想赚钱,先想想怎么能生产出来那么多吧。”
除了生产工具,大明也没有帆布,也只能先选厚实些的布料替代了。若是航海事业能推动起来,或许民间会自发搞出帆布来。
如今大明棉花种植规模不大,棉布并不普遍。风帆材料想必多为麻布之类,可惜刘学勤身处内地,无缘得见实物。
他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只能凭空猜想。
“我们做热气球时弄的那个缝纫机,可否用来生产鞋子?”
“嗯?”
听到妙姐提到热气球,刘学勤突然来了灵感,用炭笔在白纸上画起图来。
“当初那个热气球是谁牵的头?”他问。
“是沙千里沙师兄。”
沙千里是音峰内门,如今他正在车行的橡胶车间,指导工人们熬胶菊。被妙姐念叨,他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喷嚏,险些将口罩给喷飞。
本来橡胶车间是斯峰的活儿,可斯达康药业兴建之后,斯峰把人都撤走了。自家的事都干不过来,谁会给他人做嫁衣裳啊。
没得奈何,韩虎只得向党娥要人,党娥就把沙千里抓了来。
“好,你以军机处的名义,将沙千里和陶成道调过来,让他二人负责造热气球,我有大用。”
他写了手令,又给妙姐解说图纸:
“下方吊篮要做成龙舟形状,看起来很有气势那种。这里,这里,装上几个喇叭,吊篮里要有人摇圆盘发电机,给喇叭供电。”
“布料上面刷一层橡胶膜,这样气密性会好很多。燃料的话,就用煤焦油吧,弄个铁皮桶,装多少升合适,让他们自己去计算。”
“得嘞!”
根据妙姐对夫君的了解,这人是又要搞事了。
“下面咱们接着说缝纫机。”
刘学勤想起音峰搞的那支像钳子模样的缝纫机,不由咧嘴笑了。
同时,他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台老式蝴蝶牌脚踏式缝纫机,他妈就是在那台机子上,给他和他爸缝制衣服。
由于用的年头太久,橡胶皮带断了好几次,都是用铁丝重新扎在一起。
想着想着,不觉有些失神。
“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