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一(二十四)(2/5)
里,咱们讲究的是‘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这句话听起来挺深奥,其实啊,就是说你如果得了表症,比如感冒啦,想发汗,那用点热性的药,比如生姜、桂枝啥的,就像给身体点个火,把寒气逼出去;但要是里症,比如肠胃不舒服,得清清里面的热毒,那就得用点寒性的药,比如大黄、黄连这些,给身体降降温。怎么样,我这解释够接地气吧?”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说:“哦,原来如此!那要是我不发汗也不攻里,偏偏要去碰那些寒热相冲的东西,会怎么样呢?”
岐伯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说:“那可就是‘寒热内贼,其病益甚’啦!你想想,身体本来就需要平衡,你非要给它来个冰火两重天,那不得乱套嘛!寒气热气在体内打架,最后倒霉的还是你自己,病情肯定越来越严重。”
黄帝一听,吓得一激灵,说:“哎呀妈呀,这也太吓人了!那以后我可得注意点。不过话说回来,岐伯,你能不能给我举个例子,说说这寒热怎么用药,让我长长见识?”
继续阅读
岐伯想了想,说:“行,那我就给你讲讲经方吧,这可是咱们中医的瑰宝!比如说,有个方子叫‘桂枝汤’,是治疗外感风寒的表症的。这方子里的桂枝,就是热性的,能发汗解表;而白芍呢,是寒性的,能养阴和营。再加上生姜、大枣这些,既能调和药性,又能补充体力。这一热一寒,一攻一补,就把那风寒给治了,你说神奇不神奇?”
黄帝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说:“哇,这么神奇!那要是里症呢,比如便秘啥的,怎么办?”
岐伯说:“里症啊,那就得用‘承气汤’系列了,比如‘大承气汤’。这方子里的大黄,可是个猛将,寒性十足,能泻下通便;再加上芒硝、枳实、厚朴这些,一起合作,就能把肠道里的热毒给清除干净。不过啊,这方子可猛了,得在医生的指导下用,不然的话,拉得你怀疑人生可别怪我没提醒你哦!”
黄帝一听,笑得前仰后合,说:“哈哈,岐伯,你这幽默感真是绝了!不过话说回来,这中医还真是博大精深啊,一个小小的方子,就能把寒热平衡得这么好。那我再问个问题啊,这脉象跟寒热有啥关系呢?”
岐伯说:“脉象啊,那可是身体的晴雨表!比如说,你要是得了热症,脉象就会洪大有力,像夏天的太阳一样热烈;要是得了寒症呢,脉象就会沉迟无力,像冬天的寒风一样刺骨。所以啊,咱们看病的时候,不仅要问症状,还要看脉象,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有一天,黄帝心情倍儿好,就跟岐伯聊起了天。黄帝说:“嘿,老岐啊,我一直想知道,那些个身体倍儿棒,从来不生病的小伙伴们,他们到底是咋做到的呢?”
岐伯一听,微微一笑,那笑容里藏着千年的智慧:“哎呀,皇上您问得好!那些没病没灾的哥们儿,说白了就是‘无者生之’,啥意思呢?就是没病找上门,自然活得滋润。反过来,一旦有啥风吹草动,比如寒气、热气啥的,他们就容易中招,病情还可能比别人来得更猛烈些。”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哦?那这些‘生者’,也就是容易生病的小伙伴们,他们要是碰到了热气或者寒气,会发生啥好玩的事儿呢?”
岐伯摸了摸下巴上的长胡子,开始了他的“生病小剧场”讲解:“要是离热太近,嘿,那就等着热病上门吧!啥症状呢?想想夏天中暑的感觉,浑身发烫,上吐下泻,还可能得霍乱,皮肤上可能还会长痈疽、疮疡,脑袋晕乎乎的,像是被灌了铅,拉肚子拉到腿软,手脚抽筋,身体肿胀得跟吹气球似的,呕吐、流鼻涕、流鼻血,头疼得跟要裂开一样,关节变形,肌肉酸痛,血往外冒,或者是小便不畅,简直是全方位、立体式的‘生病体验包’啊!”
黄帝听得一愣一愣的,忍不住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