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气藏府病形篇第四(五)(2/4)
,那就可能是‘肥气’在作祟了。这肥气可不是什么好吃的,它躲在胁下,跟个大杯子扣在那儿似的,让人隐隐作痛,还不容易察觉呢!”
黄帝一听,笑得差点岔气:“哈哈,这肝脉还能预报人的脾气啊!那要是肝脉跳得慢呢?”
岐伯摆摆手:“别急,黄帝,肝脉要是跳得慢,这人的肠胃可能就不太给力了。想象一下,肝脉慢悠悠的,跟个大爷散步似的,那肠胃估计也好不到哪儿去,动不动就爱吐两口。要是慢得不太明显,那就可能是水瘕痹了,身体里水湿太多,关节啊、肌肉啊都可能跟着遭殃。”
黄帝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嗯,有意思。那肝脉要是跳得特别粗呢?”
岐伯故作神秘:“肝脉粗啊,这人可得小心了,说不定体内已经藏了个‘内痈’小怪兽呢!这小怪兽平时就爱捣乱,让人时不时就想吐,有时候还会鼻子出血,跟开了水龙头似的。要是粗得不那么夸张,那可能就是肝痹了。这时候啊,阴囊可能会缩起来,像是被谁偷偷捏了一把,咳咳,还有啊,咳嗽的时候小腹也跟着受罪,那感觉,啧啧,可不好受。”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黄帝笑得前仰后合:“你这比喻,真是太形象了!那肝脉细呢?”
岐伯眨眨眼:“肝脉细啊,这人可能就是个‘水桶’体质,整天口渴得要命,喝水跟喝酒似的,停不下来。但要是细得不那么明显,那就可能是消瘅了,也就是咱们现在说的糖尿病之类的,人可能会慢慢消瘦下去,跟被风干了似的。”
黄帝点点头:“嗯,那肝脉滑呢?”
岐伯一脸正经地说:“肝脉滑啊,这人可得小心‘疝’找上门了。想象一下,肝脉滑得像泥鳅,那疝气就可能趁机作乱,让人疼得直哼哼。但要是滑得不那么厉害,那就可能是遗溺了,也就是尿失禁,咳咳,这可得尴尬死了。”
黄帝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你这中医术语加上幽默解说,简直绝了!那肝脉涩呢?”
岐伯一拍大腿:“肝脉涩啊,这人可能就是个‘水牛’,身体里水湿泛滥,喝进去的水都溢出来了,变成了溢饮。要是涩得不那么明显,那就可能是瘈挛筋痹了,筋肉啊、关节啊都可能跟着抽筋、疼痛,那感觉,啧啧,跟被电了一下似的。”
黄帝听完,笑得合不拢嘴:“岐伯啊,你这讲解真是太逗了!看来,这肝脉的‘心情密码’还真不少呢!以后咱们得多聊聊,把这些中医的奥秘都挖掘出来,让更多人都能乐在其中,学到知识。”
岐伯也笑了:“那是自然,黄帝大大。中医嘛,本来就是一门既深奥又有趣的学问。咱们用幽默的方式来讲解,既能让人学到知识,又能让人开怀大笑,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啦,咱们在欢笑之余,也别忘了中医的博大精深。肝脉作为人体的重要脉象之一,它的变化确实能够反映出人体的健康状况。比如肝脉急可能预示着肝火旺盛、情绪易怒;肝脉缓则可能与脾胃功能不佳、水湿内停有关;肝脉大则可能暗示着体内有热毒、瘀血等病理因素;肝脉细则可能与阴虚火旺、气血不足有关;肝脉滑则可能与痰湿、湿热等病理产物有关;肝脉涩则可能与血瘀、气滞等病理变化有关。
黄帝心血来潮,决定考考岐伯:“嘿,岐伯,咱们来聊聊脾脉的那些事儿吧!你说说,脾脉要是跳得急、跳得慢、跳得大、跳得小,还有滑不溜秋或者涩涩的,这都是啥病的预兆啊?”
岐伯一听,眼睛一亮,心想:这黄帝今儿个是想玩点高难度的啊!于是他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一场中医版的“脉象脱口秀”。
“黄帝,你问得好啊!咱们先说这脾脉急的事儿。要是脾脉跳得跟兔子似的,那叫一个急啊,那可能就是‘瘈瘲’了。啥是‘瘈瘲’?说白了就是身体不受控制地抽搐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