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案(144)(2/3)
战速决,后果不堪设想。”
正当众人纷纷议论之际,庙外传来了阵阵脚步声,包拯心中一紧,警觉道:“小心!有人来了!”众人纷纷潜入暗处,透过庙门缝隙,看到三名身穿黑衣的神秘人,悄然步入庙中。
几人交流目光,已经推测出这些黑衣人定是涉案者之一。包拯心中记下黑衣人的长相,连忙说道:“展昭,前去探听这些人的话语,切记小心行事!”
展昭面色凝重,迅速掠出庙门,接近黑衣人,发现他们在低声交谈,言语中提到 “她已经身死,掌控东洋术法的人必定饶不了我们” 及 “不如将人处死,毕竟人已死,不必再害怕他人得知。”此语令展昭心中一震,暗道此事愈加复杂,似乎柳嫣之死并非简单的嫉妒,而牵连到了更深层的阴谋。
展昭回到包拯身边,低声复述他所听到的话,包拯越听越心忐忑,“看来,这桩案子背后必有更大阴谋,非一时之功可以解开。展昭,马汉,公孙,你们三人留在此地,我前往调查柳嫣的家,或许尚有未解之谜。”
继续阅读
三人心中都无异议,包拯当即再度踏上征途。
当他来到柳嫣的家,发现一切仍如往常安详,然而在阴暗的房间里却出现了一丝异样之气。柳嫣的父亲柳敬是个严肃的商人,此时正满脸愁苦,目光失落。他见包拯来访,脸上露出了几分期盼:“包大人,您可曾找到我女儿的凶手?”
包拯上前安抚:“柳老,案件尚在调查之中。柳嫣是否与他人有过纠葛,您可否告知我?”
柳敬身形微颤,忐忑不安:“我女儿性情天真,与同侪亲近,唯独与我之友,吴大人之子吴风关系密切,而我早就阻止了他们的联系。但吴大人和我多年交情,我不愿轻言其故。”
包拯察觉柳敬言辞间掺杂着恐惧与担忧,心中渐渐明了,于是问道:“您是否注意到她身边还有其他可疑之人?”
柳敬纵身思索,突然面露惊恐:“今天早些时候,我曾见到一名身材纤细的女子,手中持有红色的绢布,曾在我家附近游荡,她的言行举止令人毛骨悚然。总之,她那白皙的皮肤和秀丽的脸庞让我无比忌惮。”
包拯心中一震,问:“可曾见过那女子的详细模样?”
柳敬点头:“我只看到一瞬,她长发如丝,神情诡异,好像在伺机而动。”
在包拯进一步追问下,柳敬详细描述了那女子的衣着和举止,包拯的心中渐渐浮现出一丝线索,这个桩悬案的背后,究竟是谁在暗中操控着?
回到庙里,众人对包拯的假设进行了讨论。抱有各种想法的他们,误以为柳嫣因与吴风情即将被父亲拆散而心生怨恨,因此卷入了这桩纠葛之中。此时,展昭忽然道出了心中疑惑:“包大人,发现另一件事,柳嫣在死前曾留有一封信,其中或许藏有更多秘密。”
包拯顿时心头一震,连忙询问展昭:“信中的内容是什么?”
展昭沉思片刻,朗声道:“信中提到她将与吴风私奔之事,但却又提到自己遭遇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恐惧,或许这一切都与那名可疑女子有关。”
马汉补充道:“那女子或是吴风的舍友,一切正巧发生在柳嫣死前,我们可否前去探查吴风的意向?”
包拯暗道此时不宜暴露身份,决定直接去吴家探明真相。
吴家外宅的白色石阶上,吴大人正苦恼地拂着眼泪,触景生情,目睹房间布置的华贵,面色苍白,却始终不敢面对柳嫣的父亲。包拯故作冷静,走上前去:“吴大人,我怀疑您的儿子与一桩凶案脱不开关系,还请您配合。”
吴大人面露不满:“包大人,岂有此理!我吴家无官无仗,为何要为他人承担如此不白之冤?”
包拯集中精神,求证道:“您应当铭记,柳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