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你对中国是不是有什么误解(2/3)
这位是我们销售公司国际业务部的副部长郑康先生。”
走进乔西特的办公室,李甜甜用流利的英语向对方做着自我介绍。她此行的角色是郑康的助手兼翻译,销售公司里像郑康这样四十来岁的骨干大多不懂外语,外出谈判是必须自带翻译的。
“欢迎二位,请坐吧。”
长着满脸络腮胡子的乔西特很随意地与郑康握了一下手,便招呼二人坐下,还喊来一名手下,让他给二人各倒了一杯水,算是待客之道了。
“二位,你们打电话告诉我,说你们希望和我谈一谈设备方面的事情,现在你们可以说了。”
没有太多的寒暄,乔西特直接进入了正题。
“乔西特先生,我们听说巴尔的摩工厂有意淘汰旧的生产线,建设一条全新的自动生产线,是有这么回事吗?”李甜甜问道。这种问题没有必要让郑康多费一次口舌,由李甜甜来发问就可以了。
乔西特点点头,说道“是的,我们的确有淘汰旧生产线的计划。我们现在使用的生产线,还是1970年建设的,现在已经不适应汽车行业的发展了。我们希望能够建设一条最新技术的生产线。怎么,贵公司希望为我们一些服务吗?”
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李甜甜便同步地给郑康做着翻译。等他说完,郑康向李甜甜示意了一下,李甜甜便答道“是的,乔西特先生,我们非常希望能够参与巴尔的摩工厂这条新生产线的建设。”
“那么,你们希望参与那部分呢?”乔西特继续问道。
“全部。”李甜甜道。
“全部?”乔西特有些意外,“尊敬的女士,我有点不明白,你说的全部,是指什么?”
“当然是指我们愿意为巴尔的摩工厂整条生产线,从最初的设计,到最终投产,我们可以采取‘交钥匙’的方式。”李甜甜说道。
所谓“交钥匙”,是技术服务的一种方式,指项目承包方为客户包括设计、供货、安装、试运行的全套服务,直到项目能够正常运转,再完整地交付给客户。
早年,中国从国外引进技术时,曾采用过“交钥匙”的方式,即由国外公司为我们完成整个工厂的建设,我们只需要等项目投产后接收工厂即可。
70年代末之后,国家在重大技术装备引进中提出了“联合设计、合作制造”的原则,要求国外在销售装备时必须附带技术转让,要让中国企业参与设计和制造,以便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交钥匙”的方式是国家不提倡的。
就一个孤立的项目而言,“交钥匙”的方式对于业主方来说是最为省事的,业主只需要提出自己的需求,不用过多操心。但中国作为一个追求独立自主的国家,不能容忍一项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即便是买鱼的时候,也要了解一下捕鱼的方法,这就属于发展中国家里的另类了。
通用的巴尔的摩工厂是一家汽车厂,通用公司的高层并不打算染指机床制造,所以对汽车生产线的建设过程没有什么兴趣。设备供应方能够用“交钥匙”的方式设备,通用公司当然是更为乐意的。
“你们不是说你们是中国企业吗?”乔西特诧异地问道。
“是啊。”李甜甜有点懵,中国企业咋了,对方为什么要流露出这样的表情?
乔西特把手一摊,说“那么,你们怎么可能为我们全套的生产线呢?”
“你的意思是说,你认为中国企业无法为你们全套的生产线?”李甜甜这回算是听懂了,可是一时半会还是不理解乔西特的困惑。
“乔西特先生,你对中国是不是有什么误解?”郑康却是听出了一些端倪,试探着问道。
李甜甜是个80后,对于中国与西方之间曾经的技术差距没有直观的体验。在她到临机集团入职的时候,中国的机床产业已经颇具规模,虽然在高端机床上与国外还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