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酸梅汤(1/2)
“别光杵着,快把你画板收起来呀。”
唐棠还没什么动静,关琅反倒替她着急起来了。
她的画还贴在画板上,再慢些,画都要被雨浸湿了。
辛辛苦苦画的画要是因为这场雨毁了,关琅都替她心疼。
唐棠这才慢了半拍将画纸从画板上取下来,卷起来收入画筒中。
所幸关琅提醒得早,画纸等晾干应该能抢救一下。
老宋很淡定地将钓鱼的用具收进包里,像个无事人一样吹着口哨。
“我们先回景区避避雨吧,这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停。”关琅提议道。
雨水淅淅沥沥地落下,在清幽深邃的潭水表面溅起高高的水花,波纹一圈圈荡开。
深凹下去的泥地积起水洼,植物在连绵雨水中被洗刷得青翠欲滴,画面美得有些不真实。
裹挟着雨点的细风吹过,带来一阵清凉和泥土的芳香。
当真是应了赵师秀那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不过现在的关琅并没有这种雅兴来欣赏五六月天黄梅阴雨绵绵的缱绻。
他想要在下午再钓上两条鱼的念头不得不因这场梅雨暂歇下。
挠人的雨呀!
要不是因为它,说不定他早就顺利完成任务了!它必须为此背锅。
关琅将自己到现在仍旧没有钓上其余两条鱼赖在这阴晴不定的天气上。
看着自己手中小桶里生龙活虎游个不停的鲫鱼,关琅决定不放弃,等会下完雨再接着钓。
反正离今天结束还有十个小时呢。
崇江所城里,城墙的墙洞里,街边窄窄的屋檐下,凡是能站人的地儿都挤着人。
纪念品店,餐饮店里也都人满为患。
关琅三人来得比较晚,只得多走了些路,在巷子里找了处卖酸梅汁的小铺子躲雨,巷子偏僻,弄堂房子里没有别的游客。
关琅也没占人家便宜,买了三大碗酸梅汁作为躲雨的酬金。
有了消费,坐着也不至于太尴尬。
三碗装着酸梅汁的瓷碗端上来时,关琅并未对它抱有太大的期待。
这种景点铺子,好些的也不过是在网上买酸梅汁原料包回来煮的。
倒不是说用原料包煮的味道就差,只是作为固定配方煮出来的酸梅汤,到哪儿都差不多,喝多了不免有些生厌,少了几分期待与惊喜。
而且原料包里的材料多半不大新鲜,用这些不好的原材料煮出来的汤汁色泽浑浊,入口欠了点爽利。
当然还有一种比原料包煮出来更差的,那就是直接买酸梅膏、酸梅晶,辅以各种人工添加剂勾兑的梅汤。
酸梅汤作为一种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的消暑圣品,配方很容易在网络上查到。
早在商周时期,古人便知道用梅子提取酸味来作饮品,及至明朝,酸梅汁更是发展出了繁多品类,有梅苏汤、青梅汤、黄梅汤等。
据说我们现在喝的酸梅汤配方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发明的,不少酸梅汤手艺人都奉这位皇帝作祖师爷。
相传元末,朱元璋还做过卖乌梅的小商贩,当时正值瘟疫横行,他自己也不幸感染,一病不起。在头昏眼热时,他嗅到库房阵阵乌梅酸气,当即感觉精神振作了许多,鬼使神差,他以乌梅为主料,搭配山楂、甘草两味中药加水煮成汤,服用几日后,竟出乎意料地痊愈了。
这段野史不知真假,但朱皇帝确实对酸梅汤情有独钟,酸梅汤也因此成了明朝宫廷里的日常养生保健饮品,后又传到民间,发展及至今时,才成了寻常百姓家消暑解渴,去油解腻的常见饮料。
关琅自己也煮过酸梅汤喝,对里面的门道还算清楚。
当他瞧见端上来的酸梅汤色泽,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这碗梅汤色泽为浓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