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五代将门(1/3)
“啪!”开封府一处酒肆当中,李三坚将酒碗在桌上重重的顿了一顿后怒道“奸佞误国,奸佞误国也!真乃是岂有此理!他娘的,这件事情李某管定了,尽在李某身上便是。”
酒碗顿在酒桌之上,顿时酒水四溅,将西北诸人均是吓了一跳。
这下算是找对人了,随后西北粗豪汉子、关中美貌小娘子等人闻言顿时大喜道。
同时李三坚暴怒之下暴了句粗口,也使关中诸武夫顿生亲切之感,感觉李三坚似乎是为他们的同道中人...
西北粗豪汉子姓种名彦崇,为种浩之子,而种浩为宋西军名将种师道之长子,关中美貌小娘子为种师道之幼女,姓种名佩竹。
种佩竹为种师道中年所得之女,当然就是种彦崇的嫡亲小姑了...
种氏家族为宋将门之家,加上种彦崇这一代,就可以说是五代将门了。
种姓本仲氏,以避难改载仲为种,家族主要聚居在洛阳或关中一带。
种仁诩为宋吏部令史,后调补长安县主簿,为一名小官,生子种昭衍、种放、种汶,其中种放为宋之大儒。
种昭衍生子种世衡、种世材,种世衡生八子,分别为种诂、种诊、种谘、种咏、种谔、种所、种记、种谊。其中种诂、种诊、种谔战功显赫,关中百姓称其为“三种”。
种师道便为种世衡第七子种记之子。
种师道的祖父种世衡,也为宋之名将,常年领西军在西北与西夏作战,并且是战功赫赫。
种世衡虽为宋之名将,但其却并非武臣出身,乃是一名文臣。种世衡原为大理寺丞签书定国军节度判官,后献策朝廷,建议筑清涧城以抵御西夏军的侵扰,后清涧城筑成,朝廷便敕封其为内殿承制知清涧城。
而内殿承制是为当时武臣“使臣”官阶之中最高一级,自此种世衡便从文官改涉兵事,与宋景泰、张元等人出身类似,都是早年习文,后习兵事。
宋军之中的统帅一般是由文臣担任的,如范仲淹、韩琦、庞籍、尹洙、孙沔等等,均是以文人知兵事的,但范仲淹等人基本上就没上过战场,最起码从未亲冒矢石、上阵冲锋、战阵厮杀,故不能算是武臣。
因此,所谓武臣或武将,并不是说就必须有一身的武艺或者相貌威武、身形高大魁梧、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等等,只要你能够亲率大军冲锋陷阵、上阵厮杀,均可被称为武臣或武将。
种世衡便是如此,不但能够统领全军,运筹帷幄,同时还亲自率军冲杀,与敌血战,是为大宋名将。
关中兵官惟种世衡、狄青、王信材勇,可战可守。
种师道也是如此,并非是武艺超群、弓马娴熟的武臣,而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文臣。
种师道早年师从大儒张载,后得祖荫补三班奉职,科举后,任熙州推官原州通判、提举秦凤常平等官。
种师道后也是从文官改涉兵事,也是立下了屡立战功。
种氏一族几乎各代几乎都有从军之人,都习兵事,领军作战等等,因此世人就将种氏所统之军,称为“种家军”。
可坏就坏在“种家军”三个字,也因此就引起了朝廷的猜忌。
种师道因妄议蔡京的变革,并拒绝执行蔡京制定的徭役法等法,再加上种师道得罪了此时的西军统帅童贯,因此蔡京、童贯等人就进谗言,将种师道是一贬再贬,最后罢官免职,最后种师道与李三坚恩师苏轼一样,被列入了“元祐奸党”名单,名列“元祐党人碑”之上...
种师道这一罢官返乡,便是十年之久,而此时宋帝赵佶已于崇宁五年下诏大赦天下,除“元祐党人”一切之禁,碑石也被毁弃。
朝中许多“元佑党人”及其门生弟子、子弟也因此复职,可复来复去的,却没种师道什么事,于是种家就有些着急了,使人前来京师开封府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