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北伐辽国(1/3)
可很快我们就可以发现,在这个时候,命运逐渐收起了对柴荣的笑脸。在这个时候,柴荣最得力的部下王朴突然去世了,王朴是活生生累死的啊。史书中王朴的名声不显,是因为王朴做的是萧何的事啊,坐镇后方,治理百姓,是粮道源源不绝,让冲锋在前的柴荣没有后顾之忧。咱们就不说王朴之前怎么样的劳累了,王朴死的时候是去巡视河道的疏通进度,路过好朋友李谷的家,正常交流的时候,王朴突然晕倒,从此再没有醒过来,时年五十四岁。王朴离开了,从此柴荣就失去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好帮手,这对于柴荣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柴荣不顾皇帝至尊,伏在王朴的棺椁上是痛哭失声,谁都没法劝解。此时王朴的儿子王侁正站在柴荣的旁边,各位记好了这个名字,这个人日后还有大大的戏份,他因为是王朴的儿子,不管是赵匡胤还是柴荣都对王侁礼遇有加,日后这个人在赵匡义时期担任了十分重要的官职,可是谁也不会想的,十几年之后就是这个孩子造成了北宋最大的一次忠良之伤。
柴荣的想法很美好,只要攻克了燕云十六州,从新夺回汉族的命脉长城,从此,汉族将不再惧怕蛮族的北方侵扰,而凭借击败契丹的军威,柴荣一统南方也将易如反掌。多么美好,此时刚刚从南方返回,疲劳至极的柴荣被这个想法深深的打动了。柴荣我一定要做好这件事。
显德六年(959年)三月十九日,周世宗柴荣非常意外地向天下宣布,王师即将北伐契丹,目标是收回被石敬瑭廉价出卖的中原天险——幽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收不回来,中原就无险可守。柴荣志在天下,又怎能容忍中原汉地沦为契丹人的跑马场?而且在柴荣的统一计划中,也就是《平边策》中,是包括收复幽云十六州的计划。而柴荣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北伐,原因有很多,比如南唐宾服,后蜀已被周军打怕,南方底定。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此时在位的契丹皇帝耶律璟。此时不北伐,一旦契丹换了明主,北伐时机就将丧失
柴荣北伐辽国,第一步就是命令大将去防备北汉会趁机支援辽国,加强山西路的防备。另一方面,柴荣又命令大将韩通,注意这个人啊,之前韩通一直和王朴坐镇后方,声明虽然不显,但是位高权重。柴荣命令韩通率领水军作为先锋,率先出征。然后命令赵匡胤、李重进、向训、张永德等大将快速向沧州集结,南方柴荣已经没有威胁了,镇守开封已经没必要了。柴荣一次性赌上了自己所有的家底,这一次,柴荣真的是发倾国之兵与辽国死磕了。
柴荣进攻的速度非常快,数万大军略境而过,连当地的老百姓都没有发觉,等到辽国反应过来的时候,柴荣已经出现在了宁州城下,宁州刺史王宏进不敢抵挡,率军投降,宁州被轻易攻克。随后,柴荣命令韩通率领水军,赵匡胤率领陆军,水路并进,直扑燕云十六州首府幽州。后周军队绵延数十里,旌旗蔽空,军威浩荡。
柴荣的军队无可阻挡,顺流直下直逼辽国重镇益津关,就是今天河北霸州,这是幽州南面的重镇,与瓦桥关和关南州县合称三关,不下三关,难抵幽燕啊。一直都是契丹人从三关出发侵略汉地,从来都没有说会有汉人的军队主动进攻出击到三关城下的,三关的契丹守军是一哄而散。柴荣到达益津关的时候,守将主动开门投降,柴荣兵不血刃就拿下了重镇益津关。
攻克益津关之后,柴荣马不停蹄,由陆地下水,挺进瓦桥关。但是时间已经晚了,柴荣露宿荒野,与将士同吃同睡。第二天一早,柴荣振奋精神,继续领兵北近,到达瓦桥关下。柴荣命令大将赵匡胤率军挑战。瓦桥关守将不战而降,进驻瓦桥关,柴荣进驻瓦桥关稍作消息。关南州县闻听柴荣率兵前来,不敢抵抗,纷纷迁使归降,柴荣兵不血刃就拿下三关。
第二天,柴荣强大的后援部队到达,锋锐难当的李重进也从淮南赶到了。此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