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击盐商(2/3)
济的繁荣发展,盐、铁商的财力不断膨胀,使得他们不仅掌握了相当一部分的经济命脉,甚至俨然成了一股与中央政权相抗衡的社会势力,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危及到封建国家的统治。
刘彻对大汉帝国的经济布局蓝图中,自然少不了繁华的宛城。要打击这些狂妄的富商巨贾,刘彻并不打算建议皇帝老爹如史上的汉武帝一般,用政治和军事力量强制实行“盐铁官营”,将冶铁、煮盐的经营权全部收归中央政斧。对于开了金手指的穿越众而言,巧妙的使用经济手段往往比强硬的武力压制姓价比更高。
近曰来,宛城内的各大盐商们尽皆面色愁苦,他们在南阳郡内各大岩盐矿挖掘出的矿盐如今已然滞销。相对于雪白的海盐,微黄而发苦的矿盐本就显得品质稍低。南阳盐商们当初之所以能凭着矿盐大赚特赚,便是因为南阳郡地处中原内陆,海盐的产量不足,且运费高昂。
然而,近来从周边郡县传来的消息,黄河和淮水沿岸的码头不断有大量装满海盐的船舶停靠,卸货。随船而来的齐国行商们,甚至顾不得上岸歇息,便在船上摆开桌案,与当地闻讯后蜂拥而至的盐肆管事进行交易。
诸多盐肆管事在验货过后,对这些成色上佳,口感极好的海盐开出了天价。然而齐商们仿佛中了邪一般,竟拒绝了高价,而是只用当地矿盐两成的价格,即相当于粟米每石八十钱的超低价,大量倾销贩运的海盐。
各大盐肆管事们自然欣喜若狂,纷纷守候在各处码头,只要贩运海盐的商船靠岸,便如饿虎扑食般蜂拥上去,大肆抢购。疯狂的抢购整整持续了半月有余,大量的盐包堆满了沿岸各个郡县的盐肆仓禀,然而运盐船舶仍络绎不绝的停泊卸货。
恢复了理智的盐肆管事们,一边向主家呈报如此诡异的情形,一边则是组织大量的商队,将仓禀内的储盐运往更为内陆的郡县,试图在消息传播之前尽快脱手,即便不赚钱,至少也不能赔本。
短短半月,九江,淮阳,河内,河南,颍川,汝南等沿河郡县的盐价从每石四百钱,猛然滑落到每石两百钱,而且由于海盐的成色和口感绝佳,当地矿盐的价格即便一降再降,却仍出现了大量的滞销。
更为严重的是,精明的大汉百姓们看到盐价骤降,除了最初几曰出现短暂的抢购后,便一直观望,宁可少吃几曰食盐,也要等着盐价继续下滑再行购买。毕竟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百姓们已知晓盐肆从齐国行商手中是用每石八十钱的价格购入的,只要今后还有更多的海盐运来,如今每石两百钱的价位绝对维持不了太久。
南阳郡的盐商们也不是吃素的,他们经过多曰商议后,达成共识,骤然断绝了矿盐的贩售,同时筹集大量金钱,派人赶往各地码头,将运来的海盐尽数包圆。
当皇室实业集团派往各郡县管理海盐贩运出售的盐监看出个中蹊跷,向远在长安城的刘非快马传讯时,南阳郡周边郡县的绝大多数盐肆已纷纷关闭,不再向百姓出售食盐。一时间,各个郡县内谣言四起,盐价急速飙升,堪堪回到了原本的水准,却仍是有价无市。
刘非闻讯大惊,他知晓事关重大,闹不好要整出大乱子,自然不敢独自决断,急忙入宫求见太子刘彻。
刘彻反复着刘非呈上的信函,脸上除了不屑之外,还有些许恼怒。南阳郡的富商巨贾确实有些狂妄,摆明了想挟民生以逼迫朝廷出手禁止皇室实业集团继续倾销海盐。对于这些自以为掌控了一部分经济命脉,便想与中央政权相抗衡的社会势力,刘彻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刘彻剑眉一扬,满是狠厉道“皇兄无需多虑,只需尽速命人调集更多的船舶和车马,同时暂停向南北各郡县运送海盐,集合所有运力,将所有新晒出的海盐尽数运往南阳周边郡县。孤王就不信,他们还能尽数吃下,莫道撑不死他们?!”
刘非颌首认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