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西线(2/3)
。
崇祯十七年正月以来,陆续已经有三万多藩王军进入京师,在崇祯皇帝朱由检地狱拉练下,其中一万余人淬炼成军,这支部队算是朱由检的嫡系之一,战斗意志极为坚定,对大明皇帝绝对服从。因此被朱由检部署在最关键的位置。
崇祯皇帝判断,只要多尔衮不惜血本,倾尽全力,肯定能够突破明军第一防线。如果不能留住建奴,消耗八旗有生力量,便不能对多尔衮形成反杀,到时放虎归山不说,京师残破也会让蛰伏在大同已经快要饿疯的闯军蠢蠢欲动。
因此中部防线对整个战役的成败具有决定性影响。
必须把建奴留在这里,最大可能消灭其有生力量。
换句话说,中部防线不能太过坚固,至少要给多尔衮一种唾手可得的错觉。
简单来说,中部防线有铁丝网,壕沟,据马,女墙组成。
在长度不超过三百米,宽度不超过五十米的狭小区域类,依次分布有据马,壕沟,铁丝网,女墙也就是矮墙。
散布在最外围的成百千的据马是用来迟滞八旗骑兵进攻,在这个时代,骑兵骑墙冲锋还是非常的恐怖的,崇祯皇帝研制设计的马克沁机关枪的黑科计划迟迟未能实现,在机枪没有问世之前,和建奴骑兵正面硬钢明显不是明智之举。
据马身后分布着一条一米多深,三米多宽的壕沟,壕沟左右延伸,横贯整座阵地,除非建奴想绕道八百多里,天津保定一线攻打京师,否则就必须从这条壕沟穿过。
壕沟背后是连续三道铁丝网,按照崇祯皇帝命令,铁匠们布置在这里的都是生锈铁丝,确保建奴被铁丝划伤后伤口化脓感染。
在铁丝网后面不足五十步的地方还不是明军主阵地,一道半人多高的矮墙挡在阵前前面,墙高经过周密计算,完全符合通古斯人种身高特征,确保建奴
将近一万藩王军由太子朱聿键指挥,这道防线由铁丝网,壕沟与矮墙组成,可以算是棱堡防御的延伸。最外围一道防线是
分派到每座棱堡的兵力不足五百人,与当初镇守昌平的秦王军配置大致相同。由于这些棱堡建设时间比较充裕,所以大都要比昌平棱堡高大坚固,棱堡射设计要求能正面扛住百步之外的红衣炮两个时辰以持续轰击。相较秦王军所使用的初代鸟铳,炮灰团们手中的火器更加犀利,铳手们手持的全部是经过火器局改造的新式鸟铳,点火时间更短,射击威力也更大。
以朱由检眼下的实力,远不能将八旗军队全部歼灭,不过全力以赴,必定会予以重创,胡人畏威不畏德,不把他们打疼,他们是不会对大明敬畏有加的。
而且朱由检已经没时间和这些野猪皮耗费时间了,漕运改革初见成效,天津海港即将建成,接下来就是建设大明海军的重头戏,唐山境内几座优质煤矿也在开采之中。对于大明来说,发展是第一要务,而要想发展,就要有和平的环境。
诚如1984书中所言,战争就是和平,和平就是战争。
所以,朱由检迫切需要打一场大仗,一场让对手胆战心惊,从此不敢再对大明怀有任何觊觎之心的大仗。
至于对手是谁倒并不重要,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多尔衮,抑或是即将马风而死的德川家光,所有敌人,终将被朱由检碾碎。
为了准备这场大仗,崇祯皇帝殚精竭虑,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对于吝啬的朱由检来说,这次可算是下了血本,除了新近练成的由华北流民组成的炮灰团,镇守北京城的还有各路藩王军队,以及崇祯皇帝最精锐的中卫军。
届时崇祯皇帝本人也将亲自登城头与八旗战甲作战,至于战场指挥,直接交由各个小旗官负责就好,无论是炮灰团还是藩王军,在经过数月地狱拉练之后,各人早已具有非人化倾向,说的更具体些就是变成了一架架杀人机器。朱由检深知,他手下这些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