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大乱之始(求收藏~~)(2/5)
栩‘交心’之后,越发的有摄政王威严,强行的在文昭阁阁议上,通过了‘恢复祖制’的阁议,上奏司礼监,阁议决定即日起,凡拥有超过九百亩以上田亩的户丁,每亩征税五升,同时补缴税粮5升。
也就是说,朝廷要对天下田亩,每亩征收一斗税粮。
顺天府刚刚发出消息,就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当天就有无数的弹劾奏本飞入通政使司,弹劾文昭阁‘乱政’,要求罢免,恢复内阁等等。
同一天,朱由检召集六部尚书侍郎,督政院靖王,商议省改的事情,会议异常的顺利。
阁议决定设立辽东省,涵盖山海关以北,辽东都司半岛,张问达为巡抚,杨麟为总督。陕西,四川,贵州,云南,湖广五省进行重新分化,多出宁夏,甘肃两省,新任的巡抚与总督也准备就绪,已经在去往的路上。
文昭阁与兵部也飞速的决定了后金的‘真正的投降’的条件,包括严格的划定边界,大明朝廷派员监督后金军政,详细的贡品,封号,通商等等。
文昭阁动作迅速,这也让大明京城内外颇为惊讶。
令人意外的是,省改的反对声并不大,不论是陕西,四川,还是云南省域都非常的大,形势错综复杂,加上灾情严重,那些当官的恨不得立马甩锅,自然不会阻挡。
真正的阻力,还是在面对向富人收税,补税的事情。
纵然打着‘恢复祖制’的旗号,各地反对声依然此起彼伏,不止地主们抱团抵制,抗拒税粮官员,各地省府县的头头脑脑也都消极对待,甚至暗地里阻挠。
这场征税,目标对象就是富饶的南方,沿海诸省,先是政改,接着又强行取缔了复社,外加魏忠贤杀的人头滚滚,血流未干,好容易稍稍平静,不论是朱栩还是大明的高层都不愿意再‘激怒’江南官宦集团,只能施之以柔,缓慢推进。
大明的朝报全力开动,目前报纸都是非常便宜的,遍布京城的摊点,谁都买得起。
省改的消息,建奴朝贡的消息,赈灾的消息,平乱的消息,总之,都是皇帝英明神武,朝廷一心为国,呼吁民众要勒紧裤带与朝廷一同抗灾,渡过这艰难的日子等等。
朝报在各省陆续设立报点,开始慢慢掌握舆论导向。
去往陕西的路上,一座精致,有些奢华的马车内。
李岩面无表情,双眼阴沉着,仿若有无限恨意,偏又发作不得。
他的妻子汤氏轻声的安慰着道“夫君,纵然考不上省文院,也可以让父亲大人报送,哪怕不行,朝廷不是说也可以如过去一样,科考入仕吗?”
李岩抬头看了眼汤氏,嘴角动了动,想要说什么,最后还是哼了声,闭上了眼。
汤氏虽然是大家闺秀,可对外面的事情又能了解多少?
让李岩愤怒的是,是他三次都没有考进那山东省文院,而那些不在他眼里的人,却纷纷都考入了!考不进去,保进去?以他李岩的性格,做不出这等丢人的事!
同时他还意识到另一件事,省文院的考题既然他考不过,那科举也就别指望了!
朝廷,断绝了他的仕途!
‘昏君!’
‘昏政!’
‘无德!’
‘无能!’
李岩紧闭着嘴,心里怨气翻腾,不同的咒骂。
汤氏知道她夫君的脾气,只能不时的轻声抚慰,可现在看来,似没有多大作用。
汤氏美眸看着李岩有些消瘦的脸颊,心里轻声道‘或许,得找娘来劝劝。’
没能考上文院的不止是李岩,江南很多士子,文人都三次没有考入,禁不起打击之下,整日的在青楼勾栏流连,愤声怒骂。
张溥,张采,陈子龙,顾炎武等人向朝廷低头,解散了复社,也得到了江苏巡抚的特批,准许他们进考文院。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