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感受工程艺术之美(1/2)
李文山在10月初的时候就离开长安,一是去找原材料供应商,二是去找合格的协作厂家。主要就是可以电风扇的塑料外壳的厂家,如果真没办法,那就只能自己干了。
虽然现在电风扇的生产反而没有那么紧急了,就算找不到塑料厂肯做的,因为在西班牙的航模大单,只要几个月后,戈力的经济情况好转了,完全可以自己做。
...
转眼过了一个星期,10月18日,周二。学校门口的横幅早已换成了‘热烈欢迎吴中桦院士莅临我校指导’。
在校长等一大群人的拥簇下,吴中桦院士来到了西工大。按照行程,明天他将会开一个名为‘感受工程艺术之美’的科普性讲座。然后接下来几天和航空院进行学术交流。
工程艺术之美当然是三元流动理论在航空燃气轮机上的应用,吴院士这次的讲座主要目的就是介绍三元流动理论的背景和发展。
吴院士先生介绍了相关背景。
原来在二次大战后,各国经济迅速回升,对新兴的航空工业提出了旺盛需求。为了飞得更高、更快,必须大力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那时,航空燃气轮机在各种动力装置中脱颖而出,很快在航空推进装置中占据统治地位。
接着吴院士介绍了三元流理论发展的必要性。
作为航空发动机核心的风扇、压气机、涡轮等叶轮机械流动的研究,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一直沿用通常空气动力学中飞机机翼时的孤立叶片模型。这种方法,只能计算叶片平均半径处进出口流动参数的变化,不能计算叶片的扭转、弯曲,因为它没有考虑叶片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叶片数量很多的叶轮机械就不适用了。
因此,为了大幅度提高航空发动机和叶轮机械性能,必须针对非常复杂的叶轮机械流动方程组,根据内部流动的特点,创建新的理论模型,推导相应的数学方程,提出简化的物理假定,最后给出可以数值求解的基本方程和求解方法。
在传统的空气动力学模型不适应多叶叶轮机械的时候,吴院士在60年代开创了三元流动理论。
吴院士把一个在当时计算条件下无法求解的叶轮机械内十分复杂的三维流动分解为s1和s2两族流面上的二维流动,使其数值求解在当时的计算机条件下成为可能。无疑,这是对叶轮机械内部流动研究的巨大贡献:基于两类流面这一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国际学术界对叶轮机械流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发现了许多新的流动现象和规律,大大提高了叶轮机械的性能;基于这一理论和方法,成功地研制出了一代比一代性能优越的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航空事业和能源动力工业的发展。
吴院士接着分析的三元流动理论,他通过计算公式为大家展示了——引入的流面偏导数是一座桥梁,它把叶片空间内三维流动的物理量与流面上二维流动的物理量联系在一起,可以把三维的运动方程转换为流面上的二维流动方程;而在导出的流面上流动基本方程中出现了流片厚度和流面之间的作用力,它们是流动三维性的表征,也是流面上流动方程与通常的二维流动方程的不同之处,可以认为它们是流面理论模型的两大支柱。还应当注意到,在这一理论中,引入了一个沿流线的不变量——相对滞止转子焓,它使方程更为简洁,计算更为简便。这一座桥梁、两个支柱和一个不变量,可以认为是两类流面理论的精华。这个理论的建立,可以清楚地看出内部流动研究的特点,对于进一步研究其他内部流动现象也是很好的借鉴。
通过吴院士的介绍,听讲座的人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三元流动这个理论把丰富的想象力、清晰的物理概念、严格的数学演绎和方便的工程应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全方位地体现了工程科学之美。毫不夸张地说,这个基于两类流面的叶轮机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