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准备上熏酱菜(2/3)
江轩做的好,属于省城一绝,都是老师傅做的。洪记的是熏脊骨、熏猪蹄子、熏鸡翅、熏鸡脖子、酱牛肉。”
老爷子说“对,我看这些挺好,咱家的凉菜太单一,应该丰富一下。”
“您的意思是准备上呗?”我询问道。
“咱家也应该上。”
“咱家上也行。”我说“但给我的感觉滨海人不咋爱吃熏酱菜,熏酱菜大部分都是肉类,滨海人喜欢吃海鲜和青菜,越清淡越好。”
“不是不爱吃,是做的不好,做好吃了也爱吃。”老爷子继续说“我看他们两家了,主要以家常菜为主,带海鲜,凉菜以熏酱菜为主,带小拌菜,熏酱菜是特色,是赢利点。等咱家凉菜就是小拌菜,没啥特色,到咱家点菜,一问你家凉菜有啥特色?服务员都说不出来,啥也没有。咱家也应该有点特色,我看熏酱菜挺适合。”
既然他这么说了,那就是决定要上,我问“在新店上还是在老店上?”
“先在老店上。”他说。
我说“上熏酱菜得有一个独立操作间,还得有火源,主要是得有人会整,还得整出那样来,要不然白扯。”
“咱们厨房没地方吗?”他问。
我说“现在是没地方,都满满的。”
老爷子没说话,沉思起来。
我说“上熏酱菜属于增加一个项目,我提个建议。”
“你说。”
“您老刚才说得对,只要做好了啥都有人吃,做地道了就是一绝,能成为特色。既然决定上熏酱菜,那咱们就把它做地道了。现在咱们是三家店,可以选一家店,厨房够用的,单独开辟出来一个操作间,找两个师傅专门负责。每天做好了给其他两个店配送,这样能保证质量,还节省人力。”我说。
“你说的这个是行,这些东西你不是都能整吗,交给你负责吧。”老爷子说。
能想到这个结果,找我唠的目的就是这个。
我挠挠脑袋说“老店厨房没地方,现在我还不能离开厨房,有点难办。”
“这事好办,明天咱俩儿去新店看看,看那有地方没,从那整。给你配两个人,你负责教会了,教完之后你再回来管厨房。”老爷子说。
我说“那也行。”然后道“选两个好人,稳当点的,年轻的不爱干,最好四十左右岁,能干长的。”
“你看王亚信行不行?”老爷子问。
“他行,那还缺一个呢?”
“那个人再选,咱俩儿先把这事定了,明天去新店。”
对于上熏酱菜这事并不反对,我的理解是滨海人不爱吃,但是老爷子说的也对,把东西做好了会有人吃。整体看公司三家店,凉菜确实没什么特色,对熏味没有多大信心,等临江轩的那些手工制作应该能行,做好了会是一个特色。
既然答应老爷子了,得提前做做功课,把在临江轩整理的酱菜拿出来看看,顺便想想在这能上些什么。“叉烧肉”肯定得上的,滨海人爱吃甜的,这个能行。“罗汉肚”和“松仁小肚”选一个,先做“罗汉肚”,要是卖不动再换成“松仁小肚”。“松花鸡腿”可以上,“肥肠里脊”就不用上了,滨海人不喜欢肥肠。“水晶肘子”可以,再上一个“猪头焖子”,“老火酱牛肉”可以。先上这六道手艺活。
上这六道菜有点少,再加上熏猪蹄子和熏脊骨,估计这两个熏味能卖动。猪蹄子不分男女老幼都爱吃,脊骨也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自己在家都炖着吃,能卖动。其实脊骨不熏也行,调一锅好点的老汤直接烀就行,客人也能喜欢。
到了第二天和老爷子来了新店,没上楼,先在一楼展档看看。
整个一楼是菜品展示区和凉菜明档以及炖菜档。菜品展示区在前面,凉菜档和炖菜档在后面。两个档口连在一起,和菜品展示区一样长。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