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生态大棚的意义(1/2)
科研中心的生态大棚和传统的大棚并不一样,也和灾难之前的生态大棚有不少区别。
传统意义上的大棚,主要是用来提升温度,人为的改变作物的生长环境的。
而灾难之前的生态大棚虽然说有所区别,但本质上也确实是拿来做这个用的,只不过相对而言功能上会更全面一些。
陈新记得按照自己找到的资料甚至有那种自带太阳能电池板的生态大棚,通过太阳能发电来为大棚提供能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提高大棚内农作物的产量。
但现在这些都已经不太可能了。
包括国家新修建的大棚,这些在灾难之后所新修建的大棚和过去的大棚最本质的区别还是在墙壁上。
传统的大棚大多采用透明的薄膜建造,成本低维护简便,采用草苫或者保温被来保持温度,在过去那种环境下确实已经够用,且足够保温了。
然而想要在零下几十度的环境下还能够保持温度,这就不是传统的大棚所能够做得到的了,就算是过去的生态大棚在建筑材料上也最多是使用有机玻璃、透明塑料之类的材料,保温性能并未超出太多。
科研中心这里的温室,四壁全都是用高性能保温材料作为夹层,外层则是耐低温的金属材料,而内层是复合材料,三层结构既可以抵御外部严寒的侵袭,也可以阻止内部温度和水汽的散失。
因为外面根本没有阳光,所以现在的生态温室也就不考虑透光度的问题了,反而为了节约而需要尽可能的减少逸散。
而除了建筑结构上的不同之外,更大的不同在于内部。
不仅采用了无土栽培、立体种植、生态农业养殖等多种技术,让原本平面的种植面积升级成立体的种植体系,还让各种作物之间构成了循环,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有光、温和水三种必要条件的不断补充下,现在科研中心的生态大棚虽然不敢说能够无限耕作下去,但至少十年二十年之内是不会出问题的。
而李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团队所预期的目标是五十年内不会出现循环问题,保证生态大棚在除开机械维修之外不用更换作物依旧可以正常运转。
至于说生态大棚的维护,则已经在陈新的帮助下实现了全机械化。
机械采收、机械播种、机械灌溉、机械投喂……整个生态农业体系内,需要人力劳动的部分在陈新的意志下已经全部用机械化作业所替代,一切都成了自动化。
事实上现在科研中心这里的生态大棚也确实是全自动的,只需要设定好种植模式和生态体系,提供原始的作物种子和动物种苗,保证光照、温度和水的供给,整个生态大棚就能够自己运转。
李教授他们所追求的五十年不出问题,就是指除了机械故障之外,整个生态大棚可以自己运转五十年,而不会出现问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李教授和他所带领的团队对所有的作物种子都进行了精心的挑选。
他们并不是选择那些过去人为培育出来的高产却不能持久将性状遗传的种子,而是选择那些性状稳定,可以一直播种,并不会出现明显减产的种子。
而且还对作物之间的生态依存关系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这才能够搭建起现在科研中心的这座全自动化的生态大棚。
生态大棚所使用的动物的种苗更是借助了陈新用来培育基因改造狼犬的设备,对传统的家畜种苗进行了优化,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
只是动物到底和植物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它们需要有专人来照顾。
虽然生态大棚的自动机械可以为它们提供生存所必须的水和食物,但如果发生疾病等情况,还是要由人类处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