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大流寇 > 第三百四十三章 去去去,鸟的监国

第三百四十三章 去去去,鸟的监国(1/2)

目录

南京兵部侍郎吕大器闻潞王已至崇明,立即赶到魏国公府,请魏国公率南都勋臣百官准备仪鸾往崇明迎立潞王,奉至南都祭孝陵。

钱谦益等也立时找到史可法,请他这南都第一文臣往崇明迎立潞王。

“先马士英以淮西武夫要挟朝堂,百官不得不屈从,今潞王有北来两万兵将拥护,我等还如何怕他马士英!”

户部尚高弘图同右都御史张慎言等群情激昂。

已和崇祯朝大学士魏炤乘赶至浦口的马士英闻南都竟转向拥潞,亦是大急,派人渡江邀请南京各衙门官员赴浦口,欲将拥唐之事生米做成熟饭。

然而南京六部官员竟一改前番附唐姿态,都说凤阳总督不过是地方督抚,无法召集朝臣开会。

气得马士英在浦口跺脚大骂一帮酸儒不知此事厉害,那潞王再贤也是懦弱之人,此国家社稷存亡关头,哪能以懦弱之人为主!

曾在天启年间秉魏忠贤意,修《三朝要典》的南京礼部尚书王铎因感崇祯来一直闲职,无有实权,今难得有两藩争立良机,认为这是老天爷赐给他参与定策的重要机会,竟在史可法和魏国公、韩赞周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带领礼部一众官员前往崇明迎潞藩。

并称,“立潞,天意也,甚佳,但须速耳,迟恐有变。”

王铎这一私自行为却得到了钱谦益等人的大加赞赏,他们坚持拥潞,反对唐王登基就是害怕马士英和太监卢九德会凭定策之功进入朝堂,排挤东林党势力。

在高弘图、詹曰广等人的再三劝说下,史可法终于决意迎潞。

但于拥潞,这位南都第一文臣却有与众人不同的看法,并非纯因为潞王有贤名。

“以齐桓之伯也,听管仲则治;听易牙、开方则乱。今吾辈之所立者,岂其不惟是听,而又何患焉?”

史可法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潞王贤德,但天性胆小,并且虽有北来兵将护送他南来,但根本潞王却仍是个落难亲藩。

故这位落难亲藩陡遇富贵爬上皇帝宝座,享尽人间富贵便心满意足,绝不会同“察察为明,诸事亲问”的先帝一样,登基之后也肯定是个庸主,如此朝政大权由东林君子掌握,重现天启初年众正盈朝局面,国家必能转危为安。

史可法这番话是同党内几个大员说的,真正是最实在的话,不想,内中却有人将史的这番话透露了出去。

结果拥唐派一听这话,纷纷大骂史可法为东林一党私利拥一庸主,这等行为哪里是重臣作为。

路振飞更气的写下公揭命人张贴于南京各大城门,一时之间舆论矛头纷纷指向说了“老实话”的史可法。

更有人将史可法从前在江淮带兵无一胜绩,在漕运任上无一作为,前番带兵渡江讨贼竟被贼漠视的种种事迹翻出,搞得史可法狼狈不堪。

古语有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不管舆论如何,他史可法总是南都手握大权的第一大臣,只要坚定去迎潞王来南京就可,潞王血脉较唐王近,又有贤名,更有兵马护卫,同时江南士林无不支持潞王,只要潞王先拜了孝陵,马士英一个凤阳总督难道真敢狗急跳墙,举兵造反不成?

那淮西兵将号称十万,实则不过四五万人!

可惜史可法缺少挡担,总想处处应付,八面妥贴,竟跑到浦口同马士英密议,称可由潞藩监国,唐藩行兵马大元帅。

这样,潞藩之贤,唐藩之刚,二者结合,更加有利。

马士英有点不愿意,但没一口拒绝史可法,只说回凤阳与唐王、诸将商议,并要求史可法暂缓迎潞。

出于大局考虑,史可法同意下来。

但就在史可法回到南京的当天,就接到苏州地方急报,说自崇明登岸的潞王已在北来兵将护卫之下到了苏州,并旗鼓鲜明向南京进军要拜谒孝陵。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江朝天王冬青_ 我不可貌相 终极兵神陈阳 白槿兮程然 哈利波特之进化 王元秦梦涵 一生错爱:薄少,请放手唐诗薄夜 重生大佬美又飒 江锋吴薇薇 林斌恒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