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1/2)
“别装傻,你旁边坐着的那个女的可是人文学院公认的女神,12级的校花——叶未央~”
听着同学对叶未央夸张的描述,章杉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好家伙,女神都遍地走的吗?
章杉记得之前韩烟凝就是经管学院的女神,顾悠悠则是信息技术学院的女神?
这又来一个人文学院的女神可还行,还直接升级成校花级别的了?
不过毕竟自己可是校草级别的,似乎接触的不是校花啊女神级别的才奇怪。
虽然之前一直没看到正脸,但从照片上看似乎还蛮漂亮的~
章杉一贯脸盲,但不得不承认,叶未央是属于那种很耐看的~
尽管智子不在身边,但章杉觉得这女孩颜值95+,也无愧于校花之称~
章杉原本还以为这个背法条的小姐姐是法学系的。
看来是先入为主了,他一个搞计算机的不一样在写数学论文吗~
说起来历史学、哲学、汉语言文学、英文等专业都是这个院的~
看到这些系名就知道这些专业美女不少,也因此人文学院一向盛产女神~
而且人文学院可算是水木下面最悠久的学院之一了。
水木大学部于1925年开始招收新生,1926年分设国文、西洋文学、历史、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学系等系,1928年组成文学院。
在教学方针上,与当时其他大学不同之点即多数系强调“中西兼重”原则,希望培养博通中外文史知识的通才。
如中文系比较“注重新旧文学贯通与中外文学的结合”;外文系提出要培养“汇通东西之精神思想”的“博雅之士”;历史系则提出“中外历史兼重”;哲学系强调东西方哲学的相互阐释;社会学系也主张学生应有广博的基础知识。为此,各系都十分重视外国语文的教学,例如中文系必修的外文课程约占全部必修课总额的五分之一(联大以后有所削弱)。
而学习外国语言及文化之目的则在于学习“西洋的方法”来“整理国故”,或创立新学派。与这种教学方针相适应,教师的学术研究也表现出现代释古学的种种特色如中文系主任朱自清强调兼取“京派与海派之长”追求宏观上的开阔与微观上的谨严,代表作是《诗言志辨》。闻一多以立论上的大胆与考证上的绵密见长,对上古神话研究及诗经、楚辞的研究既富于历史感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其它如杨树达的汉字研究,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许维遹的管子、尚书研究和浦江清、余冠英的研究都显示出开阔与谨严相结合的特色。外文系的突出实绩是开拓了比较文学的教学与研究的先河。吴宓的《中西诗之比较》、瑞恰慈的《文学批评》、《比较文学》课程都对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特别是吴宓的《文学与人生》,在中西文化的“相互阐释”方面有突破性贡献。该系所培养的学生如吴达元、赵萝蕤、季羡林、李赋宁等均为比较文学界之中坚,特别是钱钟书,以其《谈艺录》和《管锥编》将现代释古学提到了新的高度。哲学系强调横切面的哲学问题的研究,强调论证、逻辑和概念分析,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所缺的,其中金岳霖的《逻辑》、《论道》和冯友兰的《贞元六书》、《中国哲学史》影响较大;历史学系在继承国学院传统倡导“新史学”的目标下,陈寅恪的《唐代政治史述编》和《随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张荫麟的上古史研究、雷海宗的通史研究、吴晗的明史研究都在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研究者的见解和观点尽管有所不同,但都注意对某一历史现象找出它所以如此的时代和社会的原因。概括地说,清华文学院继承和发展国学院时期的优良学风,在运用近代科学思想和方法阐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既能做到视野开阔,又不大而空;既立论谨严,又不拘泥细节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