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心理测验(2/4)
数量化的手段来表示。
nlton)是对人类个体心理差异进行研究的首创者,他通过各种调查,认为遗传在智力发展中起很大作用。1860年,他开始研究智力测验,并设计了一些智力测验量表,将统计学的方法引入心理测验,被认为是现代心理统计学与教育测量学的先驱。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undt)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主要研究个体反应时的差异。他的学生即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jcattell),在这个实验室里发现,不同人的反应时是有差别的,从而启发并激励了卡特尔认为“心理学不能达到自然科学的准确与精密,除非它建立在实验与测量的基础之上。”卡特尔一生从事心理测验研究,对心理测验的理论和实践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895年,美国心理学会责成一些人组成心理测验委员会,1896年这个委员会设计了一系列测量量表,并开始对大学生进行测验。
19世纪末,欧洲许多教育家提出对低能儿童实施特殊教育。为此,1905年,法国教育当局委托心理学家比奈(n)首先编制了第一份“儿童智力量表”,又称“比奈—西蒙智力量表”,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鉴别,取得了一定的实用效果,这一成果引起当时各国心理学界的关注。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推孟(teran)对该量表进行了全面修订,创立了“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该量表引入了“智商”概念,使之更加完善。此后,西方掀起了心理测验研究的热潮,使心理测验工作更加普遍地开展起来。
继“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之后,20世纪40年代“韦克斯勒智力量表”问世,这个量表共分三种,即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和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韦氏智力量表采用“离差智商”的计算方法,更能反映出不同年龄阶段的智力状况。这一量表的信度、效度都很高,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运用最广泛的智力测验量表之一。我国的心理测验也有较长历史,1917年在清华大学首先引进了“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1920年在南京高师开设了心理测验课;随后,北京高师、武昌高师等高等学校相继开设了心理测验课;1922年中国教育在济南成立了心理测验专业组,请各国专家讲学,向外国学习。同时,自己还编制了十几种测验量表。当时参加的人有南京的肖孝嵘、艾伟,燕京大学的陆志伟、吴天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心理测验工作低落下来。解放后,我国照搬苏联的心理学,恰好当时苏联反对心理测验,而我国在“左”的思想影响下,一直对此无人问津。直到1979年,全国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在天津开会,才又恢复了我国的心理测验工作。十几年来,我国的心理测验工作进展很快,全国心理学会还于1984年末成立了心理测验工作委员会。目前修订的有韦氏成人智力测验量表(ais)、韦氏成人成套记忆测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i)、艾森克人格问卷(eq)等。
目前,心理测验已被医学、教育、工业、体育、军事等各个领域广泛使用。心理测验在医学临床上被喻为“心理ct”,可帮助诊断、鉴别、评估治疗效果,进行临床研究。近年来,我国的医学心理学家已经对各种心理测验的临床应用发生兴趣,研制并修订了各种测验量表。心理测验在我国医学临床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
三、心理测验的分类
心理测验种类很多,据统计,英语版的测验已达5000余种,1985年出版的《心理测验年鉴》第9版(y9)共收录了1409个测验,我国最常用的心理测验也有300余种。如此繁多的测验,种类五花八门,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按测验目的分类
1智力测验
目的在于测量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