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 >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郑百万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郑百万(3/7)

目录

现20亿美元逆差。

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美元出现的第一次危机,倍感惶恐的美国立即邀请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瑞典、加拿大、日本召开紧急首脑会议,商议如何应对危机。

会上,各国首脑接受了美国的提议,把各自的黄金储备集中到一起,构建了历史上着名的「10国黄金储备池」。同时,各方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互惠贷款协议,并通过这个协议,欧洲9国对美200亿美元贷款。

一系列举措下,美元勉强渡过难关。

1961年1月,肯尼迪入主白宫,同年,美苏两国长达28年的「冷战」正式拉开帷幕。

不过,另一道冷战之墙也在人们的不经意间形成,鉴于凯恩斯主义的主导,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针对政策资源的争夺,使之产生了巨大的隔阂。

肯尼迪非常在意美国实体经济的良性发育,他认为,实体经济才是一国经济之本,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也是国民更多走向中产的基石。但是,肯尼迪的实业兴国之路非常坎坷,因为他触犯不少金融权势集团的抵制。

同时,肯尼迪还遇到了另一个烦,欧美市场早已被金融巨头实际联通,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构建的是固定汇率制度,在此背景下,美国货币政策基本作废。

就是说,如果美国降息或大量投放基础货币,资本将流向高利率的欧洲;如果为阻止资本外逃而加息或减少货币供给,那美国实体经济势必受到进一步打压。

1963年7月18日,无奈的肯尼迪只能寄望财政政策。他强硬要求国会通过法桉,对外流资本课以15的重税。话音刚落,华尔街怒骂一片,法桉遭到英、美金融巨头的激烈反对。

经过长达127天的争辩,肯尼迪并没有机会看到法桉的通过,一直到他死后的十个月左右,相关法桉才获得了美国国会的批准,但其中的条款被微妙修改,根本没能起到阻止资本自由流动的目的。

话说二战之后,拉美国家采取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鼓励本国制造业发展,并且大量出口国内资源丰富的初级产品,因此这些国家在经济上发展迅勐。

尤其在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拉美国家的工业年均增长在8以上,GDP年均增长6.5,人均GDP仅10多年就从400多美元提升到1000多美元,被称为世界经济的拉美奇迹。

这些拉美国家为了更快地实现工业化,赶超发达国家,于是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对外大规模举债,以增加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支出。

一方面,七十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导致原油价格大涨,石油输出国获得了巨额美元收入,资产增值保值需求强烈,国际市场美元供给充足。

另一方面,美联储货币政策整体宽松,除石油危机期间,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1970年全年平均利率为7.2,1975年回落至5.8,低利率环境降低了拉美国家的借贷成本。

伴随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欧美商业银行加大了对拉美国家的信贷投放。

一方想放贷,一方需要钱,双方自然一拍即合,于是整个拉美一共对外借了200多亿美元,但是这些借来的钱缺乏良好的规划管理,大量外债被用于投资项目周期长、效率低、流动性和变现能力差的大型公用事业,并且部分被用于非生产性支出,譬如弥补国企亏损、购置军火等。

为了推进进口替代战略实施,刺激经济快速发展,拉美主要国家长期实行赤字财政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从而成为世界通胀最严重的地区。

1976年阿根廷GDP平减指数增速达到438,CPI同比达到444,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衰退叠加政局的不稳定,刺激拉美国家部分企业和私人的资金外流,资金越发短缺,进一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海贼:我加载了游戏面板 我成了女反派的跟班 全球杀戮 超级学霸系统 吞噬星空:我每年都在变强 从家丁开始的不正经修仙 大痣哥重生后有点狠 想修仙?门都没有! 洪荒之开局手撕封神榜 逐道在诸天